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杂谈中医师
TUhjnbcbe - 2021/8/11 20:03:00

中医大夫

中医大夫不像医生。他像是天文学家。他望着我的脸说:你气色不好。这不正是古代的占星士(那时的天文学家)望着天空在说:“星象呈凶兆”么?他又补充了一句,“脸上有阴气”,他眉头微微皱起来了,好象是天文学家在太阳系附近发现了一个大黑洞,那着实有些危险的,弄不好这个星系就会被它吞没,连一丝光线都逃逸不出来,他得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人类的有关当局,让他们想办法移民或安排后事。好在这个黑洞是在我的脸上,而不是在天空的脸上,这位天文学家——这位医生和蔼地微笑了一下,轻声说:没关系,吃服药会好的,浮云遮月,只是彼此打了一个照面,云走云的路,月走月的路,只是云粘滞了些,吹一点小风,自会云开月朗。他又叮咛了一句:服药的时候,最好坐在向阳的地方,晚上望一会儿太白星,心里想着它是天上的一团吉祥的火焰,药下肚了,祥光也下肚了,再平静地睡觉吧!这位医生,这位天文学家又手指上方,告诉我太白星在夜晚的方向,以便让我随时眺望和观察,吮吸那吉祥的火光。我的病房,会不会成为一个临时的天文观测台?这生病的日子,我不成了业余天文爱好者?他像是水利学家。他拉起我的手,他开始切脉,他在察看我身体里江河湖海的水情。脉有些滑,他说,这不就是说河水快断流了,只有些残水勉强敷衍着河床?他又说:脉有些滞涩,这当然是说,该清淤了,淤泥已堵塞了运河,许多船队搁浅了,天光照不见波影,没有湛然清流,生命在岸上如何能够领略柳浪闻莺?他有一次还说:脉有些冲,他神色略显惊讶,莫非发现了涨水的迹象,也许是洪灾?他于是查看舌苔,这无疑是在考察上游的水情,尤其是这源头的情况,舌苔上,是云?是雾?是风?是冰雪?是泥石流?知道了上游的情况,就有了疏导中游、治理下游的对策。这位医生,这位水利学家点点头,好象对治水有了几分把握。他像是哲学家。多数时间里他很少说话,他在“格物致知”,他在沉思。一个个病体就是他哲学思考的对象。他以天地为师探求人体运化的原理。他仰观天文,平视人体,俯察地理。在天地的大洪流里,人,该怎么寄存这小小一滴?他说:天地与我同源,万物与我并生。人体者,微观之天体;天体者,宏观之人体。人体小天地,天地大人体。阴阳、虚实、表里、寒热,风火,盈亏……他用这一对对概念描绘人体,其实这些概念用来表述天地万物的沉浮升迁成毁,岂不也很合适?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他总是由果推因,沿波溯源,从根处探求事物的究竟和病的究竟。他说,勿躁勿怒,你当涵养性情,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物我无隔则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之正气护持我,则何病之有?他说:近山者仁,近水者智,近雪者其性洁,近荷者其心香,有无数清洁的事物与我相随,则何病之有?他说,念天地之悠悠,想宇宙之无垠,人生如寄人死如归,来于茫茫归于茫茫,皆如闪电划过万古之长夜,那灿亮的瞬间就是生命,旷达些吧!通脱些吧!有了天地的胸襟,明月在怀,白云在怀,虹在怀,无垠的蔚蓝色时时高悬心*,尘埃沉于深谷,百鸟翔于山巅,名缰利锁焚于净火,嫉妒仇恨被清风吹落,你变得无涯无际的宽广,坦荡荡一片厚德载物的大地,如此做了,你就有了至人的品格,则何病之有?与天地精神往来者,必有天地的至大至深至刚至柔,则何病之有?这位哲学家,这位医生,当然不是这样滔滔不绝地对病人发表他的哲学讲演,不,他常常是沉默和安静的,眉目间透出的是静穆和慈祥。我借阅他的一些行医日记,我觉得我不是在读有关医术的文字,我其实是在读哲学,甚至,他告诉了我许多在哲学家的著作里读不到的东西。哲学家用概念演绎理念,也许能启示智力却无助于涵养人的性情,那种远离性情的哲学,是哲学家所做的智力体操,它部分地有助于我们智力的改进,却终究进入不了我们的心性。我从这位医生,这位哲学家那里,读到了有关天和人、心和物之关系的绝妙论说,它宏大而能落实于方寸,它不在心外寻找天地,也不在天地之外寻找心,天地即心,心即天地,修好了心即找回一个好天地。大哉斯言,如果我能修成此般意境,则何病之有?这位中医大夫不像是医生,只因为他是高明的医生。他就是唐朝的孙思邈医生。在一段患病的日子里,我梦见了他。醒来,感到有点奇怪,梦中遇到的那位医生名叫孙思邈,相貌却是我外祖父的。我外祖父也是一位中医,听我母亲说:他的医术一般,人倒是很仁厚的一个好人。孙思邈医学思想概要: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作者:李汉荣,诗人,散文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和为贵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杂谈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