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被西医的“科学理念”与模式给打败。但是,中医药的衰而不亡却反映中医药必有其独到的地方。
中医药绝对是疫情这两年最靓的仔!
背后,与治疗新冠疫情的疗效有关,更离不开中医药国际化的国策。
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
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
12月30日,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连发两文,
将部分中医药纳入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的地位不言而喻。
但是,中医药的国际化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1
治病救医跟投资一样,从来都是以结果为导向。
——治病“别信广告,信疗效”,投资“别信嘴,看账户”。
我问了一个行医10年的朋友,让他谈一谈对中西医的看法,他说:
“西医就像流水线作业,分科越来越细,医院也许就会出成绩,但是中医比较难学,急功近利的多,短时间又很难有成绩......此外,中医的根在中国,理论抽象不容易理解,医院,中医的高手在民间!”
西医像流水线引起了我的共鸣,以感冒为例。
30年以来,我任何感冒去诊所,医生稍微一问症状都会相应的给我配“对应”的药,但是
都离不开这些配方:
*色(清热去火)、白色(退烧)、小白(特别苦,至今不知道是啥东东)、阿姆西林(消炎抗菌)以及小饮料(去咳化痰)。
医院也是。
甭管你什么病,挂号之后医生都会直接让你先去做个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针对有疑问的地方再让你做更进一步的检查,随后根据检查结果给出相应的诊断。比如,各种酶增高,可能是肝脏有问题,然后进一步做肝脏方面的检查。
总之,
西医给我的感觉就是:缺啥补啥,哪坏修哪。
相反,中医给我的感觉则是:神秘而笼统。
有幸见过一次,老中医询问完病情,把把脉,看看舌苔和眼珠子,然后就说:“‘内火旺’,调理调理即可。”随后配了两副草药。
随着学历的增加,我越发意识到
中医的衰败败在理念与模式。
中西医就好比,两种投资产品。
第一个:投资理由数据化可视化,收益百分之90%。
第二个:投资理由更偏重于投资经理人人物能力和市场规律,投资收益也是90%。
是你会投哪个?
我想信绝大多数都会投资第一个产品!
因为它几乎完全可以预期!
2
这就要简单的说一说
证据等级。
跟我们平时做投资一样,是基本面公司盈利能力强还是说技术形态好更适合作为投资的买入依据。
同样,医学也需要证据证明使用哪种药物和治疗方式更好。
西医恰恰走的就是这条路。
从FDA药物审批流程12个步骤中3个研究期的可以看出:
西药控制变量法玩的好,信服力“似乎更强”!
FDA药物审查程序:确保药物安全有效,部分流程说明
1)安全性:测试药物对于健康人的副作用是什么,以及通常药物如何代谢和排泄。受试者20到80不等;2)有效性:增加人数几十到不等,用于对照实验,将接受药物的患者与接受不同治疗的类似患者进行比较-通常是非活性物质(安慰剂)或不同的药物;3)收集有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更多信息:研究了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剂量,并将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受试者人数通常从几百人到大约0人不等。
FDA审查小组都是医生,化学家,统计学家,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和其他专家组成,经过12道工序的筛选,对于普通人,这样的药物怎么可能不受待见?
西医“我牛的证据”在越有文化越有知识的人面前越容易买账。
此外,精细化的模式之下,西医和西药就更容易流水线化,这样的模式在分工合作的现代化更容易有市场空间。
钟南山为啥不推“清肺排*汤”而推荐连花清瘟呢?
因为他的连花清瘟的效果是有双盲对照实验支撑(循证医学验证)的:
服用后患者症状改善得比较快,比对照组早两天。患者CT片子的恢复得比对照组快。患者体温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发热有时间缩短。
钟南山说:“进行实验后,我有底气、有证据来说,连花清瘟真的有效。”
外国人吃这一套,中医药如果走出国门,就必须按西药的玩法来。
当然,能治病救人的中医药,我们也不用求着他们,不断完善之后如果真的非常好,到时候他们也会按我们的玩法来。
除了证据等级这套玩法,中医药国际化道路,其自身也需要成长。
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医学更应该如此。
年非典的时候,中医药露了一把脸。
这两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
中医药更是光芒万丈:
早期湖北疫情,有9成使用了中医药,随后卫健委通知治疗新冠引入中医药;
钟佬把中药带出国门——连花清瘟,援助意大利的10万盒嫌不够,又追加10万;
年医药生物板块下跌,仅有中药上涨24.76%,且年末两日中医药板块集体大涨......
国内买账,老外买账,资本买账......
几千年积淀的中医药衰而复兴,不正说明中医药的独到之处么?
按中医说,我从小体质“属火”,小时候屁股上经常长火疖子。大学那会儿,屁股上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肉疙瘩,去医院医生说需要动手术切除,拿了一些消炎药打了三天点滴,结果却迟迟不见好转。
最后经过姑姑的推荐拿了几贴拔*膏,没两天肉疙瘩成熟溃烂排除瘀血,两天之后伤口愈合便好了。
对于中医黑,如果说这几贴拔*膏是吃饱前的最后一个馒头,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又有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并且直接排除西医疗法,直接拔*膏贴起,并通过拔罐(自己想的)排除淤血,配以酒精一周好转。
通过网上对这一症状的病友了解,我发现同样的症状西医的治疗要一个多月之久,关键都建议动手术或者消炎药走起。
这可能就是中医未被别人发现的优势吧。
所以,
中医药的国际化道路第一条就是:发现已有的好的中医药,并让我们中国自己人知道。
云南白药、片仔癀我们耳熟能详的中药就是很好的发现。
要知道,我从小到大没有喝过中药,因为老家的一个叔叔通过老中医的一段治疗后去世了,所以我骨子里很排斥中医。
但是,我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人,谁好我就用谁,投资方法与治病方式也一样。
逻辑通了,效果好了,又有谁会拒绝呢?
4
诚然,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中医药的不足,并利用现代技术弥补这种不足,更好地为中医药国际化铺平道路。
西医对于急病治疗好,慢性病也束手无策。
与现在的疾病抗争,不再是简单的细菌、而是体积更小的病*。
中医药在抗击病*的药效上有奇效,那么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奇效的原理以方便我们后续更好的治疗。
比如,把脉。
“把脉就是在手腕「寸关尺」3个位置,分别施加不同的力,再根据脉搏的频率、强度、脉宽来判断病情。”
这种“经验性”的操作,如果把中医把脉的原理以及对于病情的判断说明白说清,再结合西医的思想,把3种脉象按脉搏频率、强度、脉宽分出强度等级并定义,然后把各种情况和对应的病情罗列出来。
这样,在具体的治疗上或许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大众理解。
此外,中医药的器械上如果能在针灸针、梅花针、刮痧板等基础之上多一些更直观更好用的治疗器械就更好了,比如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等。再比如,借助现代医疗设备,破壁技术助力市场扩容,把饮片粉碎至亚细胞级粉末。
关于中医药海外市场的表现
趁着资本买账,国家买账,老外买账这轮东风,挖掘潜藏的优秀的中医药并加以整理,发掘更好的新中医药,建立好团队,传播好中医理念,风风光光走出国门......
中医药若好,资本又凭什么不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