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几节中医基础课,我们学中医可以先学一个整体,能快速的有个全面印象,再来逐步完善细节。对人体五脏与元气运行有了基本了解后,就可以学习如何快速诊断出一个人的体质特点,以及思考产生某个症状的大致原因。
学习中医基础像是修炼内功,而学习诊断方法,则像是武功招式,有了内功才能打出招式来,但快速学几招,也能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中医诊断为望闻问切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包含了很多内容。光一个望字,就结合了一个中医的全部经验,一边打量别人,一边在心中琢磨与推测,对比曾经诊断过的类似人群,这可不是就看下样子这么简单,跟破案一样,好的警察一眼望过去,能分析出很多东西,靠的就是经验积累。
中医诊断与断案是很像的,望与闻其实是一个步骤,就是一边看一边听,都属于观察。观察完之后就开始针对性的发问,根据病人的回答来验证或推翻自己之前的判断。有了初步结论后,再把脉来最终结案,因为脉象是最为客观的。
一个好的中医,望闻问的判断结果与把脉的脉象,基本上差距不大,脉象只是用来判断体质的好坏程度,若是经常差别很大,那就说明对人体把握很不准确,需要反思与总结经验。下面我们来讲解如何望闻问,至于切脉,前面写过三篇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下。
先讲望和闻,这里的闻是指听声音,不是现在的闻味道,闻味道古人叫做嗅,一般看和听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就放在一起讲。
一个人过来后,先看他最明显的特征,比如很胖,很瘦,脸色很红,或是斑点很多等等,一般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这个人的主要矛盾,治病就要抓主要矛盾,很多人看病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很多小毛病详细的告知医生,比如多梦啊,醒得早,长痘,感觉疲惫,眼睛干涩,消化慢,肚子大,头发变白等等。
其实很多症状是人逐渐衰老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如同机器变旧一样,小毛病不断,人们寄希望于中医能解决所有问题,最好是长生不老,青春永驻,活力无限。其实中医只能解决人的大的偏颇,损有余而补不足,治疗严重影响生活的大毛病,维持一定的平衡,却不能面面俱到。就像一个穷人,最重要的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吃饱饭,不受冻,而不是吃的好还穿名牌。
经常看到有些中医给病人开的方子,动不动就是四五十味药材,有安眠的,补脾的,补血的,补肾的,降火的,壮阳的等等。这种方子吃下去,反而会导致人体经络运行被打乱,最后副作用一大堆。再看看经方,多数都不超过十味药。
我们诊断与治病一定要抓主要矛盾,一个个的问题去解决,不重要的先不要去管它。有时一个脏器恢复了,一些其他的小毛病都会自动恢复。尤其是中老年人,体内元气衰弱,能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就不错了。
观察人的典型特征后,可以大致判断人的体质,比如很胖的人必然脾湿虚痰多,很瘦的人必然血虚津少,斑点多的必然内有淤血,脸色偏红的多数上焦有火。
若是没有特别典型的特征,就按部就班的来把人归类,先看人的体型,偏胖与偏瘦的程度,就能判断人体内的气与血的强弱比例。偏胖的一般气虚多于血虚,偏瘦的血虚多于气虚。不胖不瘦的看皮肤紧致程度,皮肤松弛的偏气虚,紧致收缩的偏血虚。
再看脸色与肤色,正常肤色是白里透红,肌肤细腻粉嫩。若平时脸色偏红,毛孔粗大的,一般火旺,这种多数吃肉比较多,肉性偏热而上浮,所以易有火热在上,且多数肺中津液偏少,水少则无法制约火气下降。比如关羽为红脸,尤其是喝了酒之后更甚,这种人就要注意肺部疾病,肺火太旺,久之则容易产生肺炎,肺癌。
脸色偏白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文弱书生的那种白,白净光滑,文质彬彬的,这种一般是体内阳气上升不利的体质,平时精神状态不太好,易疲惫,易滑泄,早上比较难起床。这种也叫桂枝体质,就是适合用桂枝这类生发阳气的药。
还有一种是苍白,就是白的像浸了水的纸,这种属于大病初愈,或是体内气血亏损严重,失血过多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就是需要补气血。而且是补内里的气血。一般用到人参,*参,红枣,桂圆等等。
很多人一说补气就想到*芪,一说补血就想到当归,其实*芪和当归偏于补气血并且往体表四肢推送,而人参,红枣,桂圆则偏于补在里面。关于药材特性,我们以后会多写一些辨别药性的文章。
只有虚在里的人,才会面色苍白,行动无力,甚至腿脚发颤,声音微弱,绝没有脸色苍白还声若洪钟之人,所以辨别的时候要听病人声音。
再就是脸色偏*的,一般为体内湿重,若是普通的*,则是脾湿,若是*的很离谱,像橘子皮了,那就是肝胆湿热,胆汁逆流造成的。普通的*,属于一般常见体质,可不用药。若是反常的*,一般用茵陈蒿汤来去肝胆湿热。若是*中偏瘦,则是血气不足,营养不良的人比较常见,这种人就是要养血,这种亚健康状态很常见,不属于治病范畴。
若是脸色偏暗沉,甚至带黑色,则属于大病在身。这种黑不是皮肤黑,而是没有光泽的黑,就像脱水一样,没有水光,这种就要尽早做全面检查了。要不就是肝肾出了问题,体内血液无法排除*素,要不就是肺水干枯,或是体内淤血过多,阻塞血液循行。根据暗沉的程度来判断病症的程度,若是老年人,则属于偏正常一些,若是年轻人,一般就严重一些。
若是脸色带青色,则多数属于寒症,青色是静脉血液凝固不得流通的现象。寒凝则血脉不流通,面色则显青色,不过现如今,这样的比较少见了,因为如今的饮食营养条件都好,不像古代人,天气寒,饮食少,则容易泛青色,也叫面有菜色。一般喝冷饮多的,都是内寒,外面不显青,内寒有很多面色反而发红,因为上热下寒的多。
看完面色再看五官,五官中眼睛最为重要,一般眼白偏红偏*的,肝火较旺,尤其是眼白经常有红血丝的,肝火必旺。若瞳仁偏*,也是肝的问题,多数有肝病,乙肝的偏多。若眼神比较有力的,多数是肝气比较旺盛,这样的人一般脾气也大。
若眼睛周围一圈比较暗沉,带紫色,多数是体内有淤血,以女人居多。这种就要用三七桃仁等活血化瘀,否则容易有妇科疾病。
经方派不太注重舌像,但通过舌像,也能看出内脏的很多问题。比如舌偏胖大,多数为脾虚脾湿,这在脾肾阳虚的体质很常见,齿痕舌也很常见。齿痕舌一般属于脾虚体质,只能控制,一般很难彻底恢复。不要以为吃点参苓白术丸,喝点祛湿茶就能把齿痕舌治好,这个属于体质问题,脾虚一般是元气已失,元气一般情况下,无法复原,能不继续失去就不错了。
舌象比较容易变化,有时红,有时舌苔厚,有时*,根据饮食和休息状态,会有变化,所以可以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依赖。再就是根据人的神态动作,来判断人的元气程度,以及寒热程度。寒多气虚的,神情动作较迟缓,喜坐喜躺,热多火旺的,神情动作急躁易怒,喜动不喜静。
总之,多加观察总结,对一个人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加深印象,今天的配图略显恐怖,讲问诊。
历史相关文章:
如何学习中医把脉(上)
初学站桩全攻略(上)
茯苓薏仁赤小豆祛湿有何不同?
简单根治你多年的肠胃病
桂附地*丸和六味地*丸
补中益气丸和附子理中丸
史上最强补肾攻略之肾阳虚
温暖你那冰寒如雪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