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习中医,先认清中医的本质中医学的现
TUhjnbcbe - 2022/10/27 0:39:00
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http://m.39.net/pf/bdfyy/

近百年来,包括现在,中医遭受部分科学界思想界人士的诟病。如何认识中医、找好学科定位,是我们学习中医之前,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同时,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需要中医学的现代“话”解读,自己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本文于建成老师阐释了自己所理解的中医的本质、中医对生理病理的认识、中医的方法论,还有中医与现代科学、临床医学的关系等内容,提出让中医至少部分实现黑箱的白箱化(灰色系统),实现公式化(其实,中医理论就是一种数学公式,只不过是图表似的公式)、数字化、标准化,可能是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人启发、引人思考。

中医的本质及其启示

文/于建成于子惠

近百年来,中医遭受了来自国内科学界思想界人士广泛诟病,在中医理论中没有找到传统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没有使用现代临床医学的统计学科学方法,无法与时俱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中西医结合没有革命性突破,尝试用现代医学理论修正,反而疗效下降。

常识告诉人们,同为医学,不是现代医学错了,就是中医错了。中医的解剖是大体解剖,不仅丢三落四,还“漏洞百出”,认为阴阳五行等理论不过是朴素的哲学,何谈生理病理,显然是中医错了。

世界上只能有一种医学,这是一句常常听到的话。可中医不但不具备其他文明传统医学的特征,还可以在现代发挥巨大作用。亦有人说,中医是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医学体系,认知了科学之上的“道”。“道”是啥,却不说清、不道明。即便可以假想中医认知了现代科学没有认知的生理病理,可总不至于中医的认知一点也不被现代科学所理解吧?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没有认清中医的本质。只要认清了中医的本质,以上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中医的本质

所谓的本质,就是其理论的性质和功能,是研究什么的、做什么的,怎么做的。

中医理论是临床医学理论(治疗学),不是基础医学理论(生命科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指导临床。不去探索生命的奥秘,也不去探索疾病的发生原理(百会按:此处指现代生命科学所认知的生理病理)。中医不是形而上的道,只是形而下的器,一个实用的处理病理问题的理论模型。

表面看起来,中医阐述病理,牵强附会、不切实际。这是由其理论性质和功能决定的,它不是解释真实病理的,而是解释其理论模型的,说白了就是告诉医生怎么去应用该理论模型临床。

例如疟疾,《素问·疟论》说,夏伤于暑或汗出当风,邪气与卫气并行,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邪气随之内外相摶而发病。是告诉医生如何应用中医理论模型辨证施治的,而不是真的说夏伤于暑或汗出当风必得疟疾,没有疟原虫什么事儿。

按着这个理论对疟疾进行治疗,无论是针刺疗法,还是药物疗法确有疗效,甚至针刺疗法比药物疗法更卓效,这样,就不能否定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中医对生理病理的认识

中医对生理病理不是没有认识,只是尚属哲学层面,到了科学层面上,它完全把重点放在了临床上,而放弃了对生理病理的探究。实际上,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也是不得不放弃。

正因为这样,才说明中医是极具智慧的。因为医学的目的,就是解除生命过程中的痛苦。我是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那是生命科学的事儿,中医分得很清楚。

但并不是说,目前属于实用科学范畴的中医,过去没有做,今后也不会去做,现代生命科学成果与其认识一定会相悖。

在哲学层面上,通过现象观察和思辨,中医认为生命是宇宙两种根本拮抗势力的产物,生理病理具有机械、全息、时序和节律、空间、气化性的联系。

中医认为生命系统具有开放性,如有机物的后天负熵(阳)补养自己的先天负熵;自组织性,如主要依靠生命的自律,而非药物替代;同构性,如用类比和取象比类的方法,选取天然药物和治疗手段;神形统一,如心理干预治疗有形之病,针刺或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等等。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如遗传特异性体质)、心神志意(精神和心理全部活动)和天地之气(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者是生命之本,也是造成疾病,使人不能顺利尽其天年的根本原因,即病因。任何致病因素都是通过其共同作用产生的。

基于以上认识,构建了可资临床的理论模型,依次是阴阳学说、脏腑(器官)学说、形体(全息)学说、藏象学说(包括四象、五行、六节藏象)、经络学说、气化学说(精气神形相互作用)。

中医定义外中为疾、内生为病,症是临床表现,候是望闻问切诊法所得,证是某些特定的症候群,辨证论治是针对证的理法方药(术)。

中医的方法论

系统科学的诞生,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水岭,从纯粹的自然科学,发展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一体化。改变了自R.笛卡尔以来的单一因素分析为主的传统思维方式,代之以多因素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系统思维方式。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视野,原来世界和事物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认识和处理。

系统科学,无论是老三论,还是新三论,在中医这儿,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也无一不体现在中医中。

没有黑箱法就没有中医学。例如,中医的器官(包括五脏六腑、精血气、营卫津液、九窍、骨髓、皮毛、心*魄意志等)就是采用了与控制论如出一辙黑箱法构建的,所有的概念都是虚拟的,仅以解剖所见命其名(如肝、血)或类比同构事物名字(如营、卫)。

系统科学有这个特点,不管系统的真实结构如何,给予一定的输入,能得到理想的输出就行。现代脑科学研究,亦是采用这种方法。

同构是现代系统论的客观依据和方法论基础,也是古代中医学的客观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所谓同构,行星绕着恒星转,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形态相似;人的生命周期,细胞的生命周期,时序相似,谓之同构。例如,五行学说的春夏(长夏)秋冬与生长化收藏……同构。

同构,这一思想最初体现在《老子》里,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被人说成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系统科学的诞生,应该能够让人理解,为什么一个理论模型天文学可以用,中医可以用,社会学也可以用了。了解一下《老子》、中医就知道了,中华先贤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汉·王符《潜夫论·思贤》:“上医医国;其次,下医医疾。”《灵枢·外揣》“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当然,不是说《老子》与中医属于同一层次,仅仅是说这一点一致罢了,正是《老子》为中医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毋庸讳言,《老子》得到国际上很多科学家高度评价,启迪人的科学灵感。

有人会问,不知所以然,怎能治病?

这不能怪中医,实在是这个世界太奇妙了,这样做为什么有效,正是未来科学研究的课题。

今天的科学,基本都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或者说,知其所以然是相对的。牛顿不知道谁推动了宇宙,克劳修斯和开尔文也不知道为什么宇宙要有个热力学第二定律,系统科学压根就不去想什么所以然。现代医学很多疾病病因不明,不也没耽误治疗,知其所以然的,不也没找到好的治疗办法吗?

关于科学,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关于科学理论,霍金说:“......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其中某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联结这模型和我们所观察的量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管在任何意义下)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如果它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就算是好的理论:它必须在之包含一些任意元素的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准确地描述大批的观测,并对未来观测的结果作出确定的预言。”

中医与现代科学、临床医学的关系

生命像一条河,生命科学告诉人们,河水泛滥是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中医也许采取围堰筑堤的方法,现代临床医学也许采取挖沙祛淤的方法,这就是生命科学与中医、现代临床医学三者的形象关系。

中医理论是一个临床医学理论,说白了就是一个方法,它是生理病理学与治疗手段(如天然和化学药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生理病理学认知和研究得越深刻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它不会与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产生任何冲突,也不会与同为应用科学的现代临床医学的统计学科学方法、技术和经验产生冲突,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处理现代生命科学的认知。

例如癌症的治疗,不管精神、遗传、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癌细胞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其中两点就是,无限增殖能力和不分化永生能力。解除细胞的过强增殖和永生能力,是治本之法。

说白了,过强的增殖能力就是“生”太过,永生能力就是“长”不足,以至于细胞没有了壮、老、已的后续生命过程,治疗传统五行学说中的木行的肝藏和火行的心藏就行了。

但敬请注意前面的论述,以一点出发,联系其它,就构成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模式。是否能为调控p53、p63、p73等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亦未可知。

但是,三者的形象关系毕竟是比喻,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范围远没有中医的认知广阔。

现代生命科学对生物熵、进化、生命节律、全息、心理与生物体的关系等好多方面研究尚浅。研究深刻的部分也许亦应了玻尔并协原理,在研究生物的分子特性时,就不会涉及到生命的部分,在对生物的生命特性进行研究时,就会忽视其分子层面的理化特性。

玻尔说:“一些经典概念的应用不可避免地排除另一些经典概念的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在另一条件下又是描述现象不可或缺的;必须而且只需将所有这些既互斥又互补的概念汇集在一起,才能而且定能形成对现象的详尽无遗的描述”。

中医也许能为生命科学提供灵感,比如,五脏御五神,再找到多种多巴胺一类的物质,或发现多巴胺更多机理也未可知。中医公式化的方剂组合理论,从结构角度出发,对化学药合成也许有所启迪,中药化学化亦有可能。

现代生命科学对中医黑箱虚拟器官和中医笼统定义为风热湿燥寒温火病理现象(包括外感和内生疾病)外感致病原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水平,再加上系统科学的蓬勃发展,也许会给中医带来进步。

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取代旧的理论模型再正常不过了,只要新的理论模型包含旧的理论模型全部认知,并能处理由其产生的医疗经验,新的理论模型就是一种进步。

让中医实现,至少部分实现黑箱的白箱化(灰色系统),实现公式化(其实,中医理论就是一种数学公式,只不过是图表似的公式)、数字化、标准化,也许是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医的方法依然是先进的方法。医学不可能等到生命科学完全揭示生理病理机制之后才去临床,即灰色系统论的灰性不灭原理——灰色(信息不完全)是绝对的,黑色和白色都是相对的。

生命科学揭示了的生理病理机制,也需一个方法工具寻求治疗手段。把中医或系统科学的方法,用之于现代临床医学,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思路。一位中医师一生只用二三百味饮片就可应对万千,就是一个启示,何大一鸡尾酒疗法做了粗浅的尝试。

最新研究发现,人类中60%的人都处于一种奇怪的似健康非健康、似病非病的状态,即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提出的“第三状态”。正是中医认知的广度和理论的有效性,让中医在第三状态(亚健康)医学上暂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可见“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前卫生部部长陈竺说。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吸引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广泛参与。而让人广泛参与的前提是,中医学的现代“话”解读,自己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

要想真正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只有掌握中医这把钥匙。中华文明复兴之路,从中医起步。

I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于建成于子惠,原文发表于“岐*正传”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中医,先认清中医的本质中医学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