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漫说中医闻中医四诊法之要王守富专栏
TUhjnbcbe - 2022/8/15 8:52:00

闻,最开始的意思是听。《说文解字》云:“闻,知闻也。从耳门声。”在古汉语中,闻,多作动词用,比如在《木兰诗》“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里的闻,是听见、听到的意思;而《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里的闻,表闻名、传扬之意。闻也作名词用,比如《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中的闻,指的是见闻、知识;也指名声、名誉,如《论语》“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现代汉语中,闻,有两大类表述:一种表听觉,如,欣闻你……;另一种表嗅觉,如,你闻闻……

中医诊断学中,闻,叫闻诊,位列中医四诊法之二。因其位列四诊之首——“望诊”之后,我把它称为“四诊之要”。

闻诊是什么?

闻诊,是中医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来诊察疾病的方法。通俗讲,就是通过听人发出的声音和闻人说话时口中呼出的气味等身体气味来推断其疾病的一种诊法。

其实,闻诊早期多是听声音的诊法,一直到明末清初,闻诊还是单指听诊。嗅诊,一开始是并列于听诊的,直到清朝中期的时候,《重庆堂随笔》才明确指出:闻诊包含了听诊和嗅诊,并一直延续至今。

听,即:听声音。主要包括:听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声音。

嗅,即:闻气味。主要包括:闻人体发出的异常气味(口气、汗气、痰气、涕气、呕吐物之气)、排出物的气味以及病室的气味。

闻诊为何也能辨别疾病?

为什么外在的声音和气味能够反应患者内脏的变化呢?

中医学认为,所有的器官都是通过经络相连接的,因此人体发出的各种声音和人体内外发出的气味都是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帝内经》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提出了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的理论,认为气味、声音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以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喘息、呕吐、呻吟等作为闻诊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中医一直在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人体外在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反映内在的病变关系,以不断提高通过闻诊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的精准性。

闻诊如何辨病?

一是通过声音辨病。

声音分正常声音和病变声音。

正常的声音,是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又称为“常声”,具有发音自然、音调比较流畅等特点。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性别、年龄、高矮胖瘦不同,其声音也有差别。通常情况下,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的声音尖利清脆,老年人声音多浑厚而低沉。此外,情志对声音也有影响,如,高兴时发声多舒畅而和缓,发怒时发声音大且语速快,悲伤时发声悲惨并时断时续……

病变的声音,是指疾病反映在语言、声音上的变化。比如,音哑(声音嘶哑)与失音(语而无声)。生活中,当你或者家人突然声音嘶哑或说不出话,中医诊断多属实证,要么是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要么是痰浊壅肺,以致肺气不宜,专业术语叫“金实不鸣”,需要及时就医。通俗讲,在发现自己或者家人的声音和平常的声音有变化,或者出现了以前不会发出的声音,就需要警惕了。比如突然发不出声音了或者声音哑了,那么首先我们要考虑是不是最近感冒了,如果只是感冒了问题不大,因为感冒好了声音就会恢复正常。但是如果持续一两周、甚至一两个月都不好,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声带附近长东西(如声带息肉)、肺上有胞块,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二是通过气味辨病。

实践中,中医医生主要是通过闻患者身体、排泄物、起居室等的异常气味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一般情况下,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或微有腥臭者,多属虚寒。比如,口气。正常人呼吸或说话时,口中是无异常气味散出的。当一个人口中散发出臭气(口臭),多与口腔不洁、口腔有病变以及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举例说,一个小孩头一天睡觉前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起床闻到他口中呼出的气味有股酸臭味,且夜间睡眠不好,多半是吃得太多,没有及时消化排泄所致。这种情况,要先控制饮食,再适当吃一点帮助胃肠消化的药物即可。再如,你去探视一个朋友,在他(她)起居室聊天时,偶然闻到有烂苹果味,但又没有看到真的有烂苹果存在,那么要注意这个人是不是患有糖尿病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漫说中医闻中医四诊法之要王守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