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摘自《郑伟达医文集》
中医学是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的,它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
整体观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生理作用上、病理变化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与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自然环境的一定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整体观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医学重要特点之一。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是由脏腑、组织、器官所组成,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理作用。中医学通过长期地对人体进行观察研究,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并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通过精、神、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人体的整体功能活动。正因为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这种实质性的联系,因而决定了它们之间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即人体在生理、病理上的整体性。从这一认识出发,就形成了中医学对疾病认识和治疗上的整体观。
(1)生理上的整体观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上是一个统一整体。特别是脏腑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是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即五行学说所说的生克关系。正是这种生克关系维持着脏腑,及脏腑所属组织器官之间协调的动态平衡。同时,任何一个脏腑功能的太过和不及,都将破坏这种整体的平衡联系。而这种整体联系是在心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素问·灵兰秘典论》)。经络系统联络全身内外上下,把脏腑、经络、肢体、九窍等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气血津液理论和形体与精神统一的学说,则反映了功能与形体的整体性。“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和“亢则害,承乃制,制者生化”等理论,则说明阴阳学说论述了人体内部阴阳双方的对立统一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阐述了五脏六腑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这些都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整体观思想。
(2)病理上的整体观中医学不仅从整体观思想出发去探索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而且以整体观去认识研究人体疾病的病理机制。由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的密切联系,必然决定了它们之间在病理变化上的相互影响,即每一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一局部的病变都会影响于整体,而整体病变又可反映于某一局部,即某一局部病变可能是整体病变的一部分。这一病理变化上的相互影响,如同生理上的相互联系一样,是通过经络系统、气血津液系统实现的。如某一肌表、经络的病变,可能是与其相关的脏腑病变的反映,或由脏腑病变延及其所属经络、器官。又如肝病可影响于脾、肺,使脾、肺发病。如此等等,都说明了人体疾病病理变化的整体性,同时证明中医学在人体病理变化上的整体观是正确的。
(3)诊法与辨证上的整体观前已述及,人体的内外上下各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那么,体内的病变就可反映于体表,这一脏腑的病变就可以影响与其相关的另一脏腑。因此,可以通过体表五官、形体、色脉的外在变化,推知体内的病变,这就是中医“以外揣内”的诊法依据。
(4)治疗原则上的整体观中医在疾病治疗上,是把局部病变做为整体的一部分去考虑的,既考虑局部病变,又不忘其与整体的关系,在治疗上往往是局部与整体兼顾。如外科阳证疮疡的治疗,不是单纯在疮疡局部用药,而是从整体着眼,进行清热解*治疗。又如口舌糜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因此,治疗口舌糜烂,不是只着眼于舌的局部,是从清心泻小肠火的治法入手治疗口舌糜烂。其他,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本文由医院
媒体工作室提供
医院创建于年,国家医保、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由吴孟超院士担任名誉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办医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中央委员郑伟达教授担任院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