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8日千聊志广的直播间
伤寒论中的几个词
伤寒
寒
热
这次课讲讲中医说的“伤寒”、“寒”和“热”指的是什么?
临床中,病人经常问到是什么原因造成生病,是受寒了?还是晒到了?热到了?在之前的课《中医病因学说》中有详细的解说,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中医如何认定“寒”和“热”?到底是什么病因?其实是通过审证求因的方法推求。
在《伤寒论》治疗学方面,“寒”、“热”涉及到具体的“热则寒之,寒则温(热)之”。
什么是“寒、热”?看似简单,但很多医生(包括我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都需要在临床中才能悟出来。寒热辨得准,很多病自然就治得好。看病很多时候无非就是辨别寒、热、虚、实。
提到《伤寒论》,很多人都很兴奋,讨论区有的朋友提到要好好学经典和条文。现在学中医的人积极性很高,这也是一个问题。临床中,我其实最害怕的是学过一点中医、经常看养生节目或书本的家长,有时候需要做很多解释。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讲这个课,纠正一些人固有的一些想法。
1“伤寒”是什么?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什么?
有人说,伤寒就是感冒。这是太过简单地理解伤寒了。伤寒可以包括感冒,但并不单指感冒。
在张仲景《伤寒论》的《序》里面很明确提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意思是:他的家族在十年不到的时间,死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其中有十分之七是因为伤寒死的。假如我们单纯把伤寒当成一种感冒的话,就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死去了。
“伤寒”是一些急性的、发热性的传染病。
在《内经·素问·热论篇》中,*帝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很明确,“伤寒”其实是一些急性的、发热性的传染病。张仲景提到的发热性的传染病,包括比较烈性的如鼠疫之类,也包括现在的猩红热、流感、非典,以及很多家长谈虎色变其实很“小儿科”的手足口病等。
发热性的疾病,包括白血病、红斑狼疮的发烧,都可以按照《伤寒论》辨证论治。而临床运用更远不止于此,还可以治疗很多内科杂病,可以说是能治百病。但从条文理解张仲景所说的伤寒,很多时候会有发热的表现。
我们碰到很多发烧的病人,一开始就去看西医,治得差不多了才找中医看,这种做法有点本末倒置。
我认为中医治疗急性的、发热性的疾病效果还是蛮好的,尤其是最近流行的病*感染的疾病,西医的作用不大。现在的西医没有太多地滥用抗生素,他们认识到开中成药给病人会好一点,会开很多中成药。但是西医开中成药的水平,可能跟自己买中成药差不多,因为他们对中医的认识,跟中医对西医的认识是差不多的,隔行如隔山。
所以我要呼吁一下,发烧的时候找中医看或者找中药吃,尤其是验血结果是病*感染,毫不犹豫马上找中医看就行了,这种情况找西医看也只是熬时间。
2“寒”、"热”指的是什么?
记得,与体温计无关
热,是全身或局部的自觉或他觉的热感
寒,是全身或局部的自觉或他觉的寒冷感觉或者无热感(体温计显示高热,但病人没热感,或其他人摸上去没有明显热感)
什么是“寒”?什么是“热”?看上去貌似很复杂,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我们抛开一些固有的想法。
首先,要抛开体温计;
其次,寒、热其实都是病人或医生的感觉。
之前的课也讲到,中医看病很讲究感觉,而不太重视思维。病人觉得是寒就是寒,觉得是热就是热,这个感觉十分重要。对《伤寒论》里面很多跟逻辑思维有关的条文,我们需要在平时保持一些逻辑思维,这时的思维也是比较重要的。
而“感觉”在实际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视,在看病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或者病人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医生交流,有时候会引起一些误会。
比如我问病人有没有汗出呢?(在《伤寒论》里面有这种条文:“有汗、无汗”,在后面会详细解释。)
很多病人会说没有汗出,后面才慢慢说到原来长期呆在空调房间里,所以没有汗出。
如果能很认真地去感觉,医生问到的时候能详细一点描述,如在空调房没有汗出,在室外是什么情况,医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热”指全身或者局部的一些自觉、他觉的热感。
全身都觉得热;或者局部的热,比如关节痛,在痛点觉得温热,摸上去也觉得比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温热一点,这就是热。自觉指病人自己(对皮肤或温度)的感觉,他觉是指旁人(医生或家属)对病人的感觉。感觉很重要,与体温计关系不大。
“寒”指全身或局部的一些自觉、他觉的寒冷感,包括无热感。
有时候体温计显示高烧,病人自己没有感觉,或者其他人摸上去没有热的感觉,或者摸上去没有体温计显示那么高温度的感觉时,也可以当成是“寒”。
需要注意,摸上去”寒“不一定就是”寒“。比如病人发高烧,摸上去身上、额头很热,但四肢冰冷,这表示烧比较难退,或会烧得更加高。中医有“热深厥亦深”的说法,发高烧时四肢冰冷,烧得越高,冰冷的感觉越严重。
3观察
感觉
治疗
平时应注意观察,中医的治疗注重感觉。
中医治病很直接、很简明,没有太多的思考,都是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在受凉之后(进去很冷的地方),自我感觉着凉了,会有周身骨头痛、怕冷甚至想吐的感觉。
这时候如何解决问题呢?小孩都懂的,钻进被窝,盖很厚的被子出一身汗,寒冷就会消退了;或者煮生姜红糖水、可乐煲姜喝,喝完会觉得全身的冷、作呕甚至呕吐等症状都会消失。这就是中医,没有太复杂的东西。
很多人遇到小孩或者自己发烧,就觉得很害怕,但又觉得用西药不好,一定要用中药,听说小柴胡冲剂对发烧好,动不动就用。我之前讲的《一个辩证法信徒的发烧治疗》里面提到一些外洗的方子,很多人认为发烧就可以使用,不考虑什么情况下适合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这样是很危险的。
在《伤寒论》或《金匮要略》里面,张仲景很多时候反对一些火攻的方法,包括艾灸。如果动不动就用艾灸、小柴胡,或用外洗的方子,都是有问题的。我之前也很强调,发烧在没有什么汗出的时候,可以用外洗的方子,打开毛孔散热。如果本来很容易出汗,还用外洗的方子,就要注意不能用太多发散的药,比如香薷是发散力比较强的,就不能滥用了。
还有,生姜红糖水、可乐煲姜,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情况。假如是偏热的发烧,喉咙热痛且很想喝水,身体烦热,很想脱掉衣服散热的就不能喝了。遇到这种发烧,最直接的就是喝冰水、吃雪糕退烧。
最近有一个小孩发烧,之前因为他体质虚寒,交待平时应该少喝点凉茶,晚上少吃点水果。但这次孩子发烧时很想喝水,很烦躁,要脱衣服。我问孩子想不想吃西瓜,他说想,那就可以吃西瓜治疗发烧了。
这就是中医的治疗,很直接、很讲究感觉,不是体质虚寒就一定很怕西瓜之类的东西,只要在需要的时候用上就是药。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生病时是怎样的感觉,想怎么样,需要什么东西,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发烧就用小柴胡、银翘片等。
这节课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