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检验指标的产生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虽然中西医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其目的相同,彼此互补。西医用检验指标辨识疾病,现代中医同样也是如此。各种现代技术检测记录的客观指标是微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也是现代中医临床研究的主要标志之一。
检验科在中医从四个方面体现价值
检验,促进中医理论的创新
检验,帮助现代中医认识疾病
检验,指导中医治疗和用药
检验,评价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
1检验指标促进中医理论的创新
中医理论是要不断发展的。中医病机治则理论的创新对中医临床的发展和疗效的提高尤为重要。现代医学关于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以及相关检验指标的发展,可以启迪我们对中医病机治则理论进行创新性探讨,进而指导中医治疗方法的创新和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例:陈可冀院士为首的心血管中心首次明确提出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病因学说和“瘀*致变”病理机转,认为血瘀是贯穿于冠心病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稳定期患者的基础病理状态。若瘀久化热、酿生*邪,或从化为*,可致瘀*内蕴,如迁延日久、失治误治,则正消邪长,一旦外因引动、蕴*骤发,则蚀肌伤肉,进而*瘀搏结、痹阻心脉,导致病情突变,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急危重症,这是稳定期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病因和关键病理机转。为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早期识别和防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项研究中,hs-CRP、TNF-α等炎症指标起了关键性作用,是其他指标所不能取代的。
2检验指标帮助现代中医认识疾病
现代的检验指标已经达到了中医自身辨识疾病的范畴。很多临床医生开始把理化指标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尝试把现代科学检验到的数据拿到中医诊疗当中去,把检验指标和中医的传统辨识相结合,逐渐形成中医的形态学辨证和微观学辨证两个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医四诊的内容,促进了中医的发展。
例:炎症反应是当前血瘀证研究的另一个热点,现代医学的炎症是指组织细胞发生形态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充血、肿胀、渗出、变性、血管破坏坏死或增生栓塞、局部缺血、缺氧伴有代谢机能改变、循环障碍、血流变异等过程。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以上许多过程都与血瘀证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和实验研究中都已证实C反应蛋白、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黏附分子等炎症因子在血瘀证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血瘀证的实质。
由此可见,在对血瘀证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检验指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检验指标指导中医治疗和用药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理念。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预防疾病发生,二是早治防变,三是掌握疾病发展方向防止传变。治未病的关键前提在于,在发病之前能够甄别出有潜在发病危险的人群;在疾病轻浅的时候能够发现其恶化的端倪;在病情尚较单纯时能够预见其发展演变的轨迹。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医药预防性干预措施。传统中医是以症状和体征为诊断依据的,但多数疾病出现症状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这些疾病大多在出现症状和体征之前就已发生了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检验医学可以检测到这些客观指标的变化情况,恰当确定需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的人群或患者,为中医学发挥作用提供更大的舞台,使中医药尽早发挥效能。
例: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由于检出率的提高以及对原发病的及早治疗,大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的水肿、腰酸、乏力等典型症状。在此阶段,虽无典型症状,但病机单一。研究显示,根据检验指标的异常变化,针对性的采用活血化瘀治法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检验指标对中医临床的发展,对提高中医用药的针对性有很大帮助。
4检验指标评价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
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可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凭借主观意识的诊断,这里面也包括患者自我的感知。这是最初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传统中医由于受诊断条件的限制,他们在评价疾病的时候主要是限于这样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体征,主要包括医生看到的临床诊相。体征的变化比主观的诊断要客观一些,重复性也更强一些。第三个层面是现代的理化指标,也就是理化指标所反映的一些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化现象等等,客观性强,重复性好。
例:病*性肝炎及由乙肝、丙肝和过度饮酒引起的肝纤维化患者,经过一定时期的中医治疗后肝脏功能会明显恢复,此时肝脏血清酶谱、蛋白质代谢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是中医药发挥明显疗效的客观证据。再如西医学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预后欠佳。中医学认为此病病机系肝肾阴虚为主,以热*、血瘀为标,故以滋肝肾之阴,清热解*和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常有不错疗效,此时检测血沉、补体C3、抗核抗体是让人信服的评价依据和客观指标。
“综上所述,检验指标往往能够提供重要的生化、免疫、血液等生理、病理客观诊断依据,在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恰当、合理地应用检验指标,有助于中医病机治则理论的创新,对中医微观辨证、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机制探讨都具有关键性作用,也可以成为临床选药、“治未病”措施选择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因此只有将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和现代的检验医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更加利于病情的诊治。
” 本文作者:中医院史大卓教授,一切荣誉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编辑:zozzii·END·
湖南检验医学从医学到检验、从检验到临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