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中医人,简单来说,应该有三个能力,不但擅长治病,还应该擅长表达,能写,能说。如果细分的话,一个中医人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能力呢?以下详细分析中医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则,治病能力。
包括临床辨证能力、临床经验的积累程度、临床技术的诀窍、中医知识结构的完整程度、掌握和运用中医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中医技能的效果。
我们都认为,厉害的中医肯定是辨证能力强的,而且是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并且积极更多的临床经验呢?我的体会是,一方面,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另一方面,多思,多记,要善于总结。
作为中医人,我们既要有完整的中医知识结构,还要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这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既要专心致志,又要心灵手巧。以针灸为例,当站在病人身侧,并且准备针刺时,我往往会屏息正神,此时心无所慕,如临深渊,心神澄清。我临床观察到,这样的针刺效果最佳。反之,若边说话边针刺,不但病人会痛,而且,疗效极差。
中医人首先要会治病,能治病,擅长治病。由此说,治病能力是中医人所必备的。我们每个中医人都想成就大医,关键是要提高临床水平。那么,临床水平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呢?这里所列出的几项能力值得我们每位中医人去提高。
二则,情感。
包括情商、情绪自控能力、自我减压能力。
一个人不能没有情感,有了情感,就有情商。中医人虽然依赖临床技术来治病,但因为接触的是活着的人,因此,就会对情商有所要求。在我看来,真正高明的中医人,不但其智商足够高,情商亦应该是极高的。
人人都会有些情绪,甚至不少是负面的情绪,但人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尤其是中医人,面对病人时,更要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永远保持在平和、微笑、淡定的状态,这样的中医人不但最受病人欢迎,而且,平和的情绪也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人生压力很大,如何缓解压力?这是一门大学问。但对于中医人来说,缓解压力却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中医理念中就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是缓解压力的最大窍门。
三则,价值观。
包括人生观、价值取向、对中医的信念、对中医的兴趣、医德与修养、学习中医的动机与主动性、职业思想、对患者的同情心、师徒关系的亲密度。
不同价值观影响着临床疗效以及医生的医术水平。比如,一门心思想着如何从病人身上赚钱的,其医术往往不行。反之,一心想着利益病人,帮助病人康复的,往往德高且术精。
有的人学习中医,目的是赚钱。有的人学习中医,目的是为往圣继绝学。有的人学习中医,目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医学素养,也决定着中医人的成就大小。
有的人学几个方子,会治某个病症,就可以之谋生;有的人毕生进取不懈,为中医而不离不弃;有的人并不相信中医,自己患病了也不会选择中医,但却挂着中医的招牌行医;有的人用生命相信中医,自己及家人患病全部选择中医。
有的人对中医充满兴趣,愿意深入中医,日日不懈,学有所成,仍不满足;有的人对中医缺乏兴趣,学习中医的目的只是为了混张文凭。
我认为,学中医非要有三心不可:其一是恒心,非守恒不能渐入岐黄门径;其二是静心,非宁静无以深研医理;其三是仁心,非存仁难立学医之志。我虽愚钝,愿效法前贤,立德、立功、立言,不离不弃,朝夕于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病人。
作为中医人,我有着文化自信和中医自信,我努力走好自己的纯中医之路。我的体会是,若真的能树立起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和中医自信,那么就老老实实地走纯中医之路。因为纯中医之路符合中医理念,最能体现中医所内涵的天地之道的精神。我目前就走到这样的路上,越走越觉其乐融融,越觉心中敞亮。
有的人以《大医精诚》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医德,竭诚为病人服务,想病人所想,痛病人所痛;有的人以赚取名利为目标,病人只是他们赚钱或谋取功名的工具。
有的人心怀感恩,感恩每位老师,感恩每位病人,感恩每一个帮助他们进步的人。他们知道,感恩是正能量,感恩不但能帮助提升医术,更有助于让自己的身与心归于和谐。
有的人谦卑低调,即使医术高明,仍然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从事临床工作,对病人和蔼,对工作认真,对中医虔诚。他们是真正的中医人,他们秉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理念,是中医的仁术与仁德。
四则,认知思维。
包括自我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对中医知识的认知。
我是中医人,我学习并实践中医近三十年,虽然自知不够聪颖,但我也有优势,我的优势是,能坚持,能自律,能定于中医,能矢志不移。特别是近十年来,日日写作中医,日日思考中医,从未间断。最近两年来要求自己每天创作出至少三千字的文章,坚持下来,就做到了。
我深切地体会到,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学好中医,就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中医不但是医学,中医也是哲学。作为一个中医人,不但要提高医术,也要提高哲学修养。
对于中医素养,我的理解是,要去体会“仁”。一则,中医是仁术;二则,“天地之大德曰生”,而生通于木,再通于仁,我们谈仁,即是谈生,谈中医;三则,仁是天道赋予我们,并且助成我们成就完整人格的全部力量。可以说,若没有仁,就没有中医。中医人若能在多下功夫,不但能提高医术,更可提升医德和身心素养。我在临床工作中,致力于理解并实践“仁”,希望能借对“仁”的感悟来提升我的中医素养。
作为中医人,最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中医人正心修身,有助于中医人更健康,更有中医素养,从而提高临床水平;另一方面,中医人学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智慧,对于大病的诊断与治疗甚有帮助。临床上可见,很多疾病本质上是心病,因心病导致了身病,治疗心病,离不开文化。
五则,思维能力。
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中医有“天人合一”、“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形神兼顾”、“取类比象”等思维模式,这与西医完全不同。我愿意坚持传统中医,特别是坚持纯中医的思维模式,踏踏实实地扎根临床。
在中医所有思维模式之中,我认为,最核心的是“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境界。作为中医人,我有自豪感,因为我天天都在用“天人合一”理念,“天人合一”理念牢固地树立在我的心里。作为中医人,因为接受了纯中医的思维模式,我可以更方便地提升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更能向道而行,且心无旁骛。
当前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打着中医招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如何分辨是真中医还是伪中医呢?我的方法是,看其指导理论和思维模式。只要是真中医的治疗手段,其必须是在中医认识和中医思维下,用中医理论所构建的。一切用西化的,或者异化的中医理论所构建的治疗手段,或者根本不用中医思维的,都不属于中医。
六则,表达能力。
包括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使用沟通技巧的能力。
一个中医人,应该有“三能”,首先,中医人要能治病。中医本来就是治病的医学,擅长治病,这是中医人的本分,也是中医人的必备技能。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能写作和能讲课。中医人要擅长总结,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是法布施。还要能讲课,在课堂或学术讲坛上把自己的独到观点讲出来。
我每天在临床工作之余,即创作中医文章,这是写作能力。同时,每个周我还给学生们讲一堂课,这是培养我的语言能力。我会继续努力,希望我能在这“三能”方面做的更好。
作为中医人,我时时需要与病人沟通。虽然工作忙碌,身心疲惫,但我尽量做到与病人和谐沟通,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的所想所虑,病人的要求,病人的希望等等。我相信,越能深入地与病人沟通,越有助于帮助病人。
七则,综合能力。
包括对中医的悟性、临床就诊情境的观察能力、解决中医疑难杂症的能力、创新中医的能力、对疾病的直觉判断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对中医学的研究能力
一阴一阳之谓道。学习中医,即是感悟天地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此道合之于人,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善者,仁也,言天地之心,而有盛德;性者,用也,言天地之功,而成大业——中有真意,关乎医德医术。我是纯中医人,我时时感悟着中医,对于理论,对于经典,对于临床,每每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我的体会是,越是纯中医,对于中医的感悟就越深,也就越容易深入中医。相反,若脱离了纯中医思维模式,就很难对中医所有感悟。没有了纯中医的思维模式,中医的大门即完全关上,要想打开这扇门,非用纯中医理念不可。
学习中医要靠悟性。什么是悟性?简单来说,悟性就是脑筋急转弯。悟性是一种灵性思维。如何获得悟性呢?我认为非勤于思考不可,因为思考是获得悟性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平时多读书,多临床,多思考,才有可能在面对疑难杂症时灵机一动,找到最合适的治法和处方。古人所谓“医者,意也”,强调的就是悟性。
对于中医的前途,我的感悟是:越是纯中医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纯中医的,就越符合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对于直觉,我的理解是:在中医临床过程中,往往会有“顿悟”发生。顿悟不是冥思所得,是灵机一动,是豁然心开。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受用。比如临证时收集病人四诊资料后,按所积累的知识与临床经验当用某方某药,但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悟出另外的方药,而且效果出奇地好。这属于直觉思维的一种,大概是心中有所存想,而灵机乍现。
我走的是纯中医之路,我的体会是,越是纯中医,越能治疗疑难杂症。而且,越是结合了西医,其疗效就越差。
对于中医创新,我的理解是:目前我们并不需要去创新或发展中医理论,只需要去阐释,去继承。我认为,今时我们中医人要做的,是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从而对中医进行现代阐释。若孜汲于创新和发展,甚至用西医理论去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往往不伦不类。
学习中医,不但学了治病的术,更可借以修养身心,这是悟道。所以,建议中医人能定心于中医,不离不弃,然后静心、安心于中医,于中医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去提高身心修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找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中医人若能兼顾以上这些能力,我相信,这样的中医人其医术一定不差,而且,医德高尚。这样的中医人一定可以在中医的道路上走的很远,其成就必然很高。#中医#(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