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对于许多人,有饭吃这件小事,算得上最幸运的事情之一。
一种突如其来的、对于食物的紧迫感袭击我,是在一个同样突如其来的大风天。
4月26日凌晨,北京春天特有的狂风拍打钢筋水泥的声音,让我恍惚间以为在年鸽了全人类的末日快来了。
这时我正呆在28楼的一个小隔间里,滑动手机屏幕,徘徊在电商软件的丛林间,犹豫是否要“广积粮”。
最近两天氛围紧张的朋友圈,让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在我体内狂轰乱炸。
朋友A:年囤货的小推车,又跑起来了。
朋友B:“我妈去超市逛了一圈发现连盐都卖完了。”
图片来源:作者的朋友圈
朋友C:囤了1箱速热食品、1箱荞麦面、5斤速冻饺子、60罐可乐和3箱矿泉水,还有3张馕。
朋友D:晚上8点在“X团买菜”下单,快12点了还没送到。
朋友E:柜子里囤满干货和调味品,冰箱里塞满肉类鱼虾,唯一疏忽的是没买电磁炉。
朋友F和朋友G甚至囤了喇叭。
图片来源:作者的朋友圈
这些说不上沉重的信息结成一张网,朝我扑过来,让我难以喘息。
我慌忙地一口气下了6单,买了1袋奶粉、2袋燕麦片、3箱泡面、8罐午餐肉、24盒自热饭,总计多块。
在上海挨饿的朋友“检阅”完我的战果后,告诉我“可以了”,我才抑制住仿佛刻在我基因里的疯狂,安心地放下了囤货的双手。
在全民囤菜紧张氛围反面,是嘲讽和调侃。
有人认为“只有穷人才囤粮”,
有人觉得囤菜是“无脑跟风行为”,
还有人甚至觉得囤菜的人居心不轨,“在等着北京出丑”。
图片来源:虎嗅APP
也有人用比上海居民一大早抢菜还快的手速,生产出热乎的段子调侃:“北京人民是最可爱的,自己决定封自己。感觉今晚不封都不行,气氛已经烘托到这了。”
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包括我在内的亿万幸运当代人,目前一日三餐照旧,垃圾食品富余,尽管未置身疫区,但我们无法停止囤积食物。
调侃囤粮的人,调侃的是什么?
01为什么我们无法停止囤积
于我而言,这种恐慌与紧迫感,一部分来自于切身的当下。
4月24日,平静了一阵子的北京,新增14例本土确诊。谁也不知道这是否是暴风雨的前奏。
另一部分则来自停摆在今年春天的上海。谁也不知道我们脚下踩的这片土地,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上海。
4月11日,我给困在上海浦东的朋友寄了一只酱板鸭。4月17日晚,朋友三十岁生日前夜,物流信息显示异常——由于疫情管控,朋友所在地区暂停派送服务,已被退回。
我失落得像刚看完一部年度烂尾剧,朋友反倒安慰我,他有30个包裹“胎死腹中”,都发不了货,习惯了。
图片来源:作者
在我兼职的酒吧,老板也困在了上海。他说:“楼上有人四天只吃了两顿饭,不知道囤东西,不知道自救。”
4月28日,他在朋友圈晒了自己得到的一大瓶可乐,并自嘲:“通过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人生理想,成为上海的顶层阶级。”
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环境尚且安定,物资尚且充足,但无法消弭的焦虑与恐慌,让我们与疫情漩涡中的人们同在。
在疫情及其衍生的危机面对,我们像洪流中无力抵抗的石子,它把我们推向哪里,我们就流向哪里,而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默自祈祷,不被卷入漩涡。
如果我们不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否会被卷入生存危机?
这种纯然原始的恐惧,在这个春天肆意滋长。
1、错失恐惧:当危机发生时,只有自己错失自救良机
这时的我们或许已经沦陷在错失恐惧的泥淖中,被一种“当危机发生时,只有自己错失自救良机”的恐惧纠缠。
“错失恐惧”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指“个体因担心错过他人的有益经历,而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且具有一定弥散性”。
举个例子。
当MBTI成为新晋流量密码,引发赛博狂欢,小丽却只能准确念出这四个字母的发音时,他觉得自己被周围的环境孤立了,于是小丽焦虑得连夜做遍所有版本的MBTI测试,掌握一切有关MBTI的网络流行梗,甚至研究起LGBT(雾),就是一种“错失恐惧”。
而在当下手机成为“人体器官”的赛博时代,“错失恐惧”被视为一种常见的现代病。
人们可以随时从自己的社交圈层获取信息,这意味着携带恐慌情绪的信息能够以指数级增长的速度扩散。
有了社交媒体的加持,某些个人的抢购行为会在亲友圈产生扩大化效应,导致最初没有危机感的人也被“感染”。
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