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市值暴跌200多亿港元,关店200家,呷
TUhjnbcbe - 2024/8/23 16:56:00

作为曾经的“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当年可谓风光无限。而近几年,关于呷哺呷哺的负面消息不断,业绩增长乏力。年更是流年不利,股价大跳水,当前的总市值相比今年最高市值更是蒸发了多亿港元。这些年,呷哺呷哺到底经历了啥?

火锅,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三五好友围炉而坐,把酒言欢,炉火上一锅沸腾的热汤,鲜肉蔬菜山珍海味等食材汇聚其中,短暂烫煮之后,配上调味佐料即可食用——对于素以脍不厌细的中式餐饮来说,火锅这种带有自助性质的简单煮食方式显得颇为独特。

实际上,作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比较大的细分品类之一,《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年国内火锅市场坐拥近亿体量。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如此大的市场规模,自然吸引了不少火锅赛道的玩家下场,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表明,年全国火锅实体店总数接近60万家。玩家众多带来了火锅行业的严重内卷,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不论是火锅连锁品牌还是个体经营者,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海底捞年营收同比增长只有7.75%,是过去5年里的最低记录;而曾经身为“火锅第一股”的呷哺呷哺,年全年营收同比减少了9.53%,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速为-67.1%,营收、净利双降,远低于市场预期。

作为火锅品类的唯二上市企业,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在-年均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失,可是二者的处境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海底捞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了7.8%。年上半年的状况也不错,海底捞实现营收.94亿元,同比增了.9%,其净利润为万元,同比上升.0%,实现了同比扭亏。

虽然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的营收状况有所改观,呷哺呷哺营收为30.47亿元,同比增长了58.5%;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万元,尽管较去年大幅度收窄,但仍旧未能转亏为盈。

事实上,呷哺呷哺增长乏力由来已久,疫情只是加速了其激烈程度。

从年起,呷哺呷哺的营收增速就出现了放缓迹象。年,呷哺呷哺营收47.34亿元,增速比前一年下滑3.6%;年,呷哺呷哺的营收为60.3亿元,增速同比下滑1.8%。此外,从年到年,呷哺呷哺的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9.7%、14.2%、11.9%、-16.6%和-67.1%。

进入年,呷哺呷哺事态频发,股价更是上演了大跳水,今年2月份其股价突破了27港元。截止9月7日发稿,呷哺呷哺股价报7.76港元每股,它的总市值仅为84.45亿港元,相比年初高点股价跌幅达到71%,总市值蒸发了多亿港元。

与此同时,呷哺呷哺屋漏偏逢连夜雨,在4~6月发生了两位高管接连离任的大震荡。呷哺呷哺,这个近年在海底捞高歌猛进的势头映衬下逐渐失去流量的火锅第一股,又回到了风口浪尖,却似乎是以一种落难王孙的形象。

从曾经的火锅第一股走到如今,呷哺呷哺到底经历了啥?

小火锅里煮出国内首家上市企业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吃火锅历史,而各地的火锅类型和风格也是各有不同。在四川和重庆,川渝火锅从这里走向全国,征服万千食客的味蕾,直到现在火锅也是川渝地区最重要的美食名片。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广东地区有粤式火锅,其中又以潮汕牛肉火锅、猪肚鸡火锅、椰子鸡火锅比较有代表性;在华北地区,涮肉火锅和羊蝎子火锅是最受欢迎的口味;在西南,云贵火锅多用山珍菌菇,别具特色。

而在台湾地区,也有一种别具特色的简易版火锅,那就是“小火锅”。台式小火锅既承袭了涮涮锅的风味,又糅合了麻辣火锅的传统,算是一种火锅变体。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彼时在经历快速都市化后的台湾社会,都市人的生活日益忙碌,一群人聚在一起围炉谈天的机会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多人涮涮锅逐渐演变出了“一人食小火锅”,并开始在台湾省风靡起来。

上世纪90年代,这种一人食的小火锅模式被一个台商带到了北京,便迅速打开了市场。这个人就是呷哺呷哺的创始人贺光启。

1.台式小火锅初入北京

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在内地的经商生涯是从年开始的。当年贺光启带着他的珠宝生意进入大陆市场,而他并没有选择当时台商更多的江浙或者广东市场,而是选择了台商相对少的北京。

那时的北京,商业氛围没有那么浓厚,但餐饮市场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当时北京的火锅主要为国营饭店和路边摊两种经营场景,连锁餐饮还没有起来。

贺光启注意到,当时北京的火锅店大多仍只是家庭小本经营,使用传统的铜锅,用煤气炉或炭火炉加热。市场触觉敏锐的贺光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如果用当时在台湾已经流行起来了的电磁炉代替明火加热,这样更加安全,食客也可以更加舒适。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不过贺光启并没有马上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还是继续留在珠宝行业打拼。

时间来到年,此时北京的餐饮市场又经历了一段飞速发展时期,贺光启非常看好这个市场。于是,这一年他决定投身餐饮行业。为了将电磁炉火锅的主意付诸实践,他购置了几十台电磁炉,在西单开起了呷哺呷哺的第一家门店。

当时呷哺呷哺以“吧台式一人食小火锅”为主打卖点。一方面,锅底便宜、菜品实惠可以吸引客流,单人顾客快餐式消费,翻台率也高;另一方面,电费相对木炭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电磁炉操作便捷,安装在吧台上节省了经营空间,平均成本下降。就这样,呷哺呷哺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特性。

贺光启对于这一差异化优势很有信心,在呷哺呷哺创立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为门店搭建配套的中央厨房和物流配送系统,一切都按照连锁快餐SOP的模式来铺开,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成本。

△小火锅,图片来源于呷哺呷哺官方微博

但这种一人食的饮食模式显然不符合当时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尤其是“一人食”、“快时尚”与“火锅”,更是显得十分不搭。因此,在开业后的头几年,呷哺呷哺的生意实际上不温不火。而呷哺呷哺的第一个爆发期,则是在3年的“非典”疫情之后。

经历过非典,中国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在外就餐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分餐制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而呷哺呷哺的一人食火锅模式,带有天然的分餐基因,其安全卫生的特性一举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在此风潮下,呷哺呷哺迎来了第一个拓展期,到8年,呷哺呷哺已经开出了近60家门店,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北京。

2.非典疫情后跑步上市

在呷哺呷哺发展的早期,其业务范围一直集中在北京、华北和东北地区,除北京以外,呷哺呷哺在天津、河北、辽宁、山西均有布店。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获得了资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市值暴跌200多亿港元,关店200家,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