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长时间停电、为获取基本物品而排队、大规模抗议……三个看似不太相关的主题在斯里兰卡不断变奏,每个与政府举措相关的不同调门都牵动着民众的神经。面对飞涨的生活成本,以及苦等多日不见改善的无燃料、无电力、无药品等严峻经济现实,部分以年轻人为主的人群走上街头抗议,要求政府解决问题;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要为生存而奔波,“无暇抗议”。
从2月下旬开始的长时间停电已经过去3个月,斯里兰卡人对于每日三五个小时的停电已经变得习以为常,如今街头上看到更多的是民众为获得汽油、柴油、煤油、炉油、燃气等各种燃料而奔走的身影。几乎每个加油站附近,都会环绕着由突突车(三轮车)、摩托车、大小汽车以及提着各种容器的民众组成的看不到尽头的长队。多数排队者在等待五六个小时后可以买到燃料,运气不好的要等一两天。尽管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但对于民众来说,有总比没有强。
“生活成本提高”,这是《环球》杂志记者与当地人聊天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作为一名长期在科伦坡生活的外国人,记者对“生活成本提高”的理解除了查看官方公布的物价指数外,多半是从平日自己的购物习惯和出行体验来感受。比如记者经常购买的一种培根食品,同样规格的包装在年底价格不到卢比(1元人民币当时约合30斯里兰卡卢比),到今年3月已涨至卢比(1元人民币现在约合53斯里兰卡卢比),4月蹿升到卢比左右;突突车是斯里兰卡最为方便的出行工具,以往在市内转悠花上卢比算多的,现在三四百卢比已是最低消费;查看记者在uber上记录的外卖订餐费明细,同样的餐品在1月为卢比,到5月最低定价1卢比。
伴随物价上涨的是商品短缺。斯里兰卡严重依赖进口,进口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支撑,而斯里兰卡外汇收入的三大主要来源——旅游、侨汇、出口——近几年来一直不景气,导致该国外汇大幅缩水,虽然斯官方数据表明其截至今年4月外汇储备为18亿美元左右,但可支配外汇不足万美元。为节省外汇,政府宣布了几百种非必要进口产品,将其列入限制进口物品清单。燃油、药品、糖、豆类和谷物等虽属于进口必需品,但外汇匮乏导致这些物品的进口相当困难。
记者公寓楼下有一家便利超市,最近几个月眼见着奶制品货架变空,目前灌装鲜奶基本无货,仅剩一些大幅涨价的奶粉,偶尔会看见由当地农场生产的鲜奶;洗浴用品柜台上,原来的力士等国际品牌已下架,能买到的是同样涨了价的本地品牌。据了解,斯里兰卡几乎所有奶制品的原材料都来自新西兰,没有原材料自然无法制造奶制品;而斯里兰卡的洗浴用品有原装进口、灌装进口和本地品牌三种,随着限制进口措施实施,原装进口货由于价格高而无人问津,而灌装进口品因原料短缺断货,目前能确保的就只剩下本地产品。
如果仅仅是物价上涨,其实也还有应对办法,比如可以选择替代品,或者在确保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减少购货。据当地媒体报道,随着经济压力增大,斯里兰卡一些家庭已经把原来的三顿饭改成两顿,原来每顿可见的鱼肉减为几天一次。然而,像燃料这样的基础商品几乎无人能够避开。记者的一个朋友感叹,幸亏他去年把汽车卖了。
但即便一个家庭没有任何车辆,做饭用的燃料总得有吧。年初,当斯里兰卡第一波燃料短缺问题开始显露时,很多依靠燃气做饭的家庭果断选择改用煤油炉或者使用电做饭,当时市场上煤油炉和电磁炉一下子一货难求,卖出天价。然而,随着电力短缺、煤油短缺,记者前几天在科伦坡贝塔市场上看到,煤油炉已无人问津。一些有条件的当地人开始用木柴做饭,那些住在城市公寓里的人则别无选择,只能依靠燃气或者煤油烹饪。
对记者来说,真正感受到燃料短缺的压力还是在几次长途出差中。斯里兰卡出行最主要的方式是汽车,以往每次安排长途旅行时主要操心道路行车是否安全,变成现在首要考虑燃料是否能够确保到达目的地,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燃料确保返回。当地朋友曾经用他们的亲身痛苦经历不止一次警告记者,由于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燃油里面可能掺杂其他燃料,导致原来同样数量的燃油并不能确保行走相同的里程。为防止车辆行到半途因燃料不足而抛锚的情况出现,出行时必须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说实在话,每每听到看到当地朋友讲述他们在经济危机中的生活,记者心里总会五味杂陈。
01
一个律师的应付停电经
提萨是一名律师,住在科伦坡市郊的一个独栋小楼。记者去他家时刚好看到他提着一个大容器下车。“我刚排了几个小时买到煤油。发电机就靠煤油,我必须储备更多煤油,否则停电的时候就无法使用发电机。为了减少排队成本,我们尽量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开发电机。”提萨告诉记者。
关于应对停电,提萨已有一套路数,“我们小区现在每日停电2到3次,上午和下午各2小时,有时晚上也会有1小时。我每天的工作大致会根据官方公布的停电时间表安排,有电时抓紧完成案头与互联网相关的工作。下午停电的两小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一般会送家人到附近的高级商场,那里有空调,他们可以纳凉,我也不用开家里的发电机。如果需要出去见朋友,我会尽量把见面时间安排在停电的几个小时内。如果朋友上门拜访,则尽量安排在家里不停电的时刻。”
像提萨这种属于斯里兰卡高级精英层的人物,按道理不应该会去排队买煤油,也轮不到为停电发愁,但现在这的确是现实。目前在科伦坡,只有高级酒店、高级公寓、办公楼、大商场或者一些商家才会在停电时启动紧急备用发电机,前提是它们为发电机备足了燃料。
02
赶火车上学:她见过凌晨4点的科伦坡
在关于斯里兰卡的旅游书里,常常会提及“乘坐火车是穿行这个国家最时髦的方式”。这话一点不错,不过对于阿莎雅来说,每天乘坐火车还真是有点痛苦。阿莎雅在科伦坡一所著名女校就读,她家住在距离科伦坡将近公里的库鲁内格勒。以前阿莎雅每天乘坐大巴上学,由于燃料短缺,许多私人经营的长途大巴和校车均停运,阿莎雅目前上学唯一有保证的就是乘坐火车。
“我有一张火车季票,虽然季票已经从卢比涨到卢比,但是比起每趟火车卢比一张票还是比较合算。”阿莎雅告诉记者,为确保能准时到校,她每天早上3:40准时起床,4:30之前抵达火车站。“我妈妈更辛苦,她两点多就起床准备早餐和午餐,我4点钟吃早餐,然后往7公里之外的火车站赶。因为起床太早,经常在火车上就睡着了。不过这就是生活,我们没有办法选择。”
在阿莎雅的学校,记者见到了妈妈当天给她准备的午餐,荷叶包里有黄米饭、鸡肉、椰子、土豆,看起来营养很丰富。据了解,斯里兰卡学校以前一直有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但由于基本食品价格飙升,政府削减了相应预算,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停止提供膳食,仍在提供膳食的学校也不得不大幅减少食物的量和蛋白质含量。
03
突突车司机:干一天活,排一天队
5月15日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佛教节日卫塞节。入夜,街头上飘动着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各种图案的灯笼,记者租用一辆突突车随人群前往一些街区观看不同类型、富有斯里兰卡卫塞节庆典特色的pandols(一种展示佛祖故事图案的装饰灯)。观看完走出街区,记者注意到大量突突车停在路旁。
“今天这些突突车生意一定很好,因为来观看pandols的人很多。”记者笑着对突突车司机拉姆说。“不,他们跟我不一样,他们是在这里排队等待加油。”拉姆的话让记者感到吃惊,因为在我们议论的时候,这个突突车队伍已经排了1公里长。记者要拉姆开车找到这些突突车等待加油的加油站。沿着排队的方向,拉姆左转右绕,开了足足3分钟才终于找到加油站。说实话,这是记者在斯里兰卡见到的排得最长的队伍。当天,记者将随手拍摄的突突车排队视频发给一位当地朋友,没想到他的反应居然很平静,“这种长度一点也不稀奇,我们这里的队伍比你这个还长。”
翌日,记者前往科伦坡几个加油站观察,果不其然,突突车、摩托车、各种类型汽车分门别类,各自排成行,每一列队伍都一眼望不到头。
一个已经排了4个多小时的女孩说,她已经排过几次队,这次一定不能中途退出,有时她和男朋友就是在排队中约会的。
另一名突突车司机查米尔告诉记者,当局为突突车加油规定了最多卢比的限额,这大约只能加7升燃油,按这个量,他每次用一天时间在外面拉客挣钱,然后第二天就得过来排队。为确保获得燃油,最好凌晨4点左右过来排队,这样6点加油站开门时就能排在前面。“每次花这么多时间排队买一点燃料,而每天的时间有限,我们现在赚的钱还不够把一顿饭端到桌上。”查米尔说。
04
“我们不能失去希望”
尽管在斯里兰卡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当地人对于目前经济形势的抱怨,但每次走近那些为生活而奔波的当地人,却又会被他们那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
在那些绵延几公里的排队大军中,记者注意到,数小时的排队让相邻的车主通常很快就成为具有共同目标(获取燃油)的小团队,他们互相照看车辆并互相鼓励,几个人轮班,团队里的成员可以出去吃饭或上洗手间,有时大家还会分享食品和饮料。
一位曾经排队28小时的白领佩雷拉小姐泪流满面地向当地媒体分享了自己排队的经历。当夜幕降临,她发现加油站当天的油已经售罄,剩下的人只能寄希望于第二天早上油罐车来送油。“如果离开,意味着白天的队就白排了,可是继续留在队伍里就意味着要在车里过夜,我又有点害怕。”这时周围一直和她一起排队的团队成员过来安慰她,“小妹妹不要担心,你留下不要离开,我们会帮助你,明天我们一定会得到汽油。”佩雷拉说,因为不确定这样排队是否能有结果,这28个小时里她曾经多次濒临崩溃,直到距离加油站只剩下8辆车,“我总算看到了一丝希望,还是排队好,如果坐在家里你就永远也看不到希望。”
和佩雷拉一样,在贝塔市场里经商的拉里夫·穆罕默德也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贝塔市场是斯里兰卡最为重要和繁忙的商品集散地。穆罕默德家族已经在这里从事食品批发业务30年。
穆罕默德告诉记者,“疫情之后生意就受到影响,最近几个月物价上涨厉害,我们的商品不得不涨价,然而民众的收入并没有增加,所以我的老顾客们虽然还会来店铺购买各种商品,但数量减少了很多。”
与记者交流时,穆罕默德始终面带微笑,“现在每个人都生活不易,但是我一点也不抱怨目前的形势,如果你问我生意如何,我会说今天虽然不够理想,但明天一定会更好。”穆罕默德表示,“抱怨和悲哀都没有用,但我们不能对明天失去希望,只有怀抱希望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记者的另一位朋友兰曼达拉正利用目前的经济危机给孩子上课,他希望让孩子明白,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而“只有经历目前的痛苦才会更加珍惜美好的明天”。
斯里兰卡的版图由于形似一颗晶莹的泪滴,被誉为“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这些天来,记者亲眼目击斯里兰卡民众如何在经济困境下生存,既为他们所遭遇的磨难感到痛心,也为他们在如此艰难条件下表现出的乐观、豁达和流露出的微笑而感动。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微笑的王国,它一定是斯里兰卡。(文中提及人物除穆罕默德和兰曼达拉外均使用化名)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彦霖
本文作者:《环球》杂志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