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豆正在为患者看病。刘昶荣/摄
从初中就立志学中医的窦豆,年11月17日终于独立出门诊了。窦豆当天的门诊时间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可是由于兴奋、紧张,她上午9医院开始做准备工作。“10多年了,我一直盼着这一天。”窦豆对记者说。
窦豆目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一年级。为了避免第一次出门诊没有人来看病的尴尬,平时很少发朋友圈的她,写了一个近字的出诊信息,3天之内在朋友圈发了两遍,医院的地址,并按照老师的建议,把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的本科毕业证、硕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医院获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一并发在了朋友圈里。
窦豆出诊当天,一直到晚上6点多才看完所有挂号的患者——基本都是亲朋好友。当最后一个患者问诊结束时,医院药房、挂号室都没有人了。由医院医院,晚上没有急诊值班,当她离开时,医院黑咕隆咚,她不得不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摸索着从侧门出去。
其实当天下午,窦豆只看了13位患者,平均每个患者的看病时间约半个小时。在诊室门外面等着窦豆出诊结束后一起吃饭的老同学,吐槽她看病看得慢。
她解释说:“可能是因为我第医院的流程,所以慢了一些,但是我以后也不想加快看病的速度。”坐诊一下午,窦豆只上了一趟厕所,滴水未进。回去的路上,已经很疲惫的窦豆,边开车边说出了一位很有名的医学前辈的医患关系理念:“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从好到坏分为五种,分别是:待患者如亲人、待患者如熟人、待患者如患者、待患者如路人、待患者不当人。”
“把患者当亲人是很难的,我最起码要做到第二档,待患者如熟人。”窦豆说,“我很羡慕古时候的医生,除了那些‘游医’,医生基本上只看一片儿地区的患者,就是恨不得这个患者的爷爷也是同一个医生给看病。”
所以,窦豆希望在看病的时候,可以和患者有细致的沟通,与患者成为熟人。“医院可能会比较难,医院就尽量这样做。”当天下午,医院给窦豆随机分诊了一位患者,这是她当天下午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患者,窦豆在给患者看完病以后,患者的妻子也表示想下次来找她扎针灸,但是时间有点不合适,窦豆就把自己的手机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