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此次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哈尔滨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成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温病教研室马伯艳教授,从中医温病学理论体系角度,对新冠肺炎的病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解读。马伯艳教授表示,“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同一种病*在不同地域的不同人体会有不同的症状特点。因此,虽然国家统一诊疗规范,但仍需根据东北地区患者四诊资料制定诊疗手册,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1
一、重视传染性、流行性,界定“疫”病范畴
温病属于外感热病范畴。只是较之感受寒邪导致的外感热病而言,其传变更快,更容易造成传染和流行。在中医外感病领域中,将具有很强传染性、造成大面积流行的外感病命名为“疫”。“疫者,役也,如劳役之役,众人均等”,《内经》有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此次,新冠感染,符合传染性强、造成一定程度流行,符合中医对“疫”的界定。因此在国家下发的诊治方案中将提到“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是感受疫疠之气”。此界定更有利于对其传染性、流行性的重视,以便更好的预防,切断传染与流行。
2
二、“审证求因”,天地人合参,求得“湿”为主因
这次疫的病因属性到底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中医外感病因学说,只有知道了病因,我们中医才能“审因论治”。
中医外感病病因界定遵循“审证求因”的基本原则,所谓证,不单单包括患者的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包括发生外感病的季节特点、当地地域特点和气候特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特点,即病因性质的界定需要天(气候)、地(地域)、人(症状及个人体质、生活方式等)合参。
此次,新冠肺炎发生于地处中原的武汉,中央属土而多湿,季节历经冬至、小寒、大寒的隆冬季节,冬季的武汉应该冷且湿,但己亥年的武汉冬季,不雪而反淫雨,不冷而反暖,实有非其时而有其气之势,给疫病的发生奠定了环境基础,其病因性质当偏湿。中医辨证尚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是凭借流行病学资料的单纯理论推断,因此,奔赴前线的中医专家们是制定中医防治策略的关键。
3
三、“审因论治”寒温融合,制定治疗方案
审证求因的目的是审因论治,此次新冠肺炎围绕湿邪致病,根据一线专家四诊资料确定病位主要在太阴肺脾,根据病情进展,国家中医诊治方案的四期均以祛湿为主要目的。
4
四、三因治宜,天人相应,灵活应用方案
中医治病重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同一种病*在不同地域的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症状特点。因此,虽然国家制定诊疗规范,但仍需各地中医同仁根据当地患者四诊资料制定各地诊疗指南。
就病因而言,东北的冬季本应寒邪为多,兼有风邪燥邪,但己亥年的冬季表现为暖冬。同时,东北当地居民体质偏壮实,饮食多酒肉馨香,加之冬季供暖极佳而室内温暖如春甚至燥热难耐,而导致内在湿热较盛。外邪伤人往往随人身之气所化,故而即使在武汉表现为寒湿性质偏重的新冠肺炎,感染当地居民,其病因属性亦当热化明显,且容易成郁热成*、成瘀、成痰,其传变亦有不同。
所以,此次新冠肺炎,因有湿邪为患,病程较之单纯温热类病邪为患,更为缠绵反复,更应注意临床痊愈后的后期调养。
5
五、“正气存内”、“避其*气”的预防观
学习中医的人耳熟能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现了中医的治疗观,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恢复人体自身阴阳气血的平衡,也包括人与所处环境的平衡;同时也体现了预防观,即若想外邪不侵,必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亦需“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以使正气存内。那么是不是正气存内,就一定邪不可干了呢,其实,在《内经》中还告诉后人若想不被邪侵,尚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如若有皆相染易的疫,“避其*气”尤显重要,正如现今新冠肺炎疫情下,戴好口罩、少出门、不聚会、多通风,是预防新冠肺炎的主要措施。
除此之外,中药熏蒸、佩戴香囊等传统避疫之法亦可居家应用,必要时可适当依据四诊资料提前服药预防。
居家食疗方
《*帝内经》中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而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一定是因为正气已经虚弱了。那么面对疫情,中医防控有哪些方法?哈尔滨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成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教授马伯艳为市民提供两则居家食疗方,帮助大家在居家时调理体质。
01
香叶萝卜汤
作用:凉润辛温,散表邪而清肠胃。
食材:香叶2-3片、白萝卜1个,主张少盐少油,可口即可。
方法:若外有风寒,表现为流清涕、头疼、周身不适,舌不红者,可加香菜、葱白同煮;若感受风热,或本有内热者,可加丝瓜半根或者鲜藕若干。
02
玫瑰山楂饮
作用:疏畅气机,消导通滞。
食材:玫瑰花3克、干山楂3克,冰糖适量。
方法:先煮山楂和冰糖,冲泡玫瑰花。若饮食过多过杂,大便不畅者,可加决明子10克;若平素血脂高,可加10克荷叶;若情绪不佳者,可加合欢花3克。
专家简介
马伯艳:哈尔滨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成员。方剂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国家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曾先后跟师于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李冀教授、康广盛教授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院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温病教研室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感染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温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国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青年基金、中医局项目、市科委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实施完成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
近年来先后在“中医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文章90余篇,主编温病学相关著作2部;参编教材3部,参编著作多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来源:哈尔滨市卫键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