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需要有师长指点,更需要自己大规模积累素材,端正态度方法,自读自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因自身懒惰,生出贪心,不以为耻,反而腹诽口谤,觉得中国没有好中医,老师和师父对不住自己,良可叹也!
建木医社邀请传统中医世家传人王寻之老师精讲“中医临床捷径奇书”《医学传心录》,本文摘录“前言”讲述的学医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学医之法切不必先问人讲者/王寻之
学医之法,切不必先问人。盖人之医学有浅深,学问浅者,固不必言。学问深者,不独少见,即偶有运通,时医盛行之际,酬应纷繁,万不能对人闲谈半语,而且吝教者居多。即遇一肯教之人,再兼相好,而医道深繁,所谓一部大清律,从何处讲起。即告之者,未尝不谆谆,而听之者,究属茫茫,有何益也?古书其在,不若买来细细先看二三遍。俟胸中精明,然后将不明处摘去求人指点。指点者,亦不过脉之浮沉迟数,必须口诀手授,此外,药性治法,书载甚明,不必屡取人厌,盖书即是好先生,胜如请教人万倍,免取人厌也。即有力之家,延师在堂,亦不过指点而已,仍靠自读自思,以听学者之疑问而自悟,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
——摘自《医学传心录》前言“学医之法,切不必先问人”,学医首先基本的素材自己要具备,你不要素材都没有,老是去问啊。
“盖人之医学有浅深,学问浅者,固不必言。学问深者,不独少见,即偶有运通,时医盛行之际,酬应纷繁,万不能对人闲谈半语,而且吝教者居多”。李阳波先生说过一句话,“俗医之方不可轻抄”,就是说如果这个医生不够深厚,你抄他的方可能还学歪了。那如果是好医生的话,往往他的人际应酬和患者需求量非常大,没有时间说太多,毕竟精力有限啊。
“而且吝教者居多”,这个大家去看一些中医群,里面有一些不错的医生,整天就像僵尸,也不说话,但是群主要踢他,他有意见的。这种人比较小气,就只想充实自己,不愿意把他的东西教给有需要的人啊。
“即遇一肯教之人,再兼相好,而医道深繁,所谓一部大清律,从何处讲起”,当然啊,遇到相好的肯教的人,他是愿意教了,但这里面医道深繁,从哪里讲起呢?这老师、这师父也不好做,也为难啊。
“即告之者,未尝不谆谆,而听之者,究属茫茫,有何益也?”如果你缺底蕴,缺基本素材,缺基本功夫,就是老师掏心掏肺呕心沥血讲了,你听着还是一团浆糊,迷糊的很,学得也辛苦啊。
我曾经跟我的弟子和学生说,师父、老师是给你方法的人,指导纠正你学习方向的人,不是给你说每一个药方每一句话的人,有很多素材是你需要自己去弄的,如果只会张开嘴等喂饭,始终长不出自己的牙来,那早晚也没出息,师父、老师累死了,你可能还是个门外汉。
“古书其在,不若买来细细先看二三遍。俟胸中精明,然后将不明处摘去求人指点”,所以呢,在后面就讲啊,要求学的人啊,先自己细细看书,心里大体明白了,卡住的点上呢,再请求师长指点。
像刘力红老师,在他的师父李阳波先生去世以后,他理论上是入门了的,但是实战来说,他自觉欠缺,然后就拜伤寒大家田八味田鹤鸣的弟子曾荣修老夫子啊,刘力红老师怎么说啊,很多的坎啊,被师父带一带就过来了。所以啊,这师父、老师是带你过坎的,不是给你喂饭的。
“指点者,亦不过脉之浮沉迟数,必须口诀手授”,这个就讲了指点的不过是脉的浮沉迟数,关于这一点啊,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我教给了大家那么真实贴切的练脉的方法,已经足够对得住人了,脉这一关,认真去练的人可以过的。
“此外,药性治法,书载甚明,不必屡取人厌”,其实还是强调一个基本学习,素材积累。像药性治法啊,书里写的很清楚,不要把一些极为简单的自己可以寻找资料的东西,都罗罗嗦嗦去问,只想听现成的,不想费脑子,这个令人讨厌,而且本身对学习中医是有害的啊。
“盖书即是好先生,胜如请教人万倍,免取人厌也”,这句话很真实,你如果不认真学,连最肤浅的问题,都在那里原地踏步,就等着听,没一个主观能动性,没有素材积累啊,那你是学不来、学不会的,多问也让人讨厌。
“即有力之家,延师在堂,亦不过指点而已,仍靠自读自思,以听学者之疑问而自悟,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以前呢,这个富户人家往往请先生在家指点自己的后代,但是呢,往往这种老夫子老先生不轻易开口啊,只有重要的地方才会给你指导。
我年轻的时候,常常挨父亲烟锅打的,如果问过于肤浅懒惰的问题,问基本素材的问题,那对不住,一烟锅到额头上,马上就做了包青天。个人在学习努力的过程中卡住了,硬是憋住了,停下来思考思考,再学还是不通,很痛苦了,那在这个时候,师长的指点一下子就带你过去,豁然开朗了,自己不由得会心一笑,感觉非常欣慰。这就是孔夫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当然,上面强调自己学习,不代表否定老师和师父的作用。
在当代,古文教育跟我们前人比起来,脆弱的多啊。很多同志啊,高中毕业的时候都写不好一个正儿八经的作文,都是蒙,特别是学习古文,懒人永远比用心的人多得多。那中医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极为宝贵重要的组成部分,你没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咋办?这就难免卡住了。所以说呢,这就需要老师和师父相应地这个做出解释、做出指导。
另外,近些年的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啊,坐享其成、快速成功、快速发财、探寻秘方等等,各种各样歪曲的思想,简直是泛滥成灾,这对学术是非常有害的。我记得百会说过一句话,大家是真学的,还是叶公好龙的啊?还是要自我评估一下。
所以说,第一需要师长的指点,第二需要自己大规模积累素材,第三,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追求学问和真理的态度,一定要端正。如果懒于吃苦,他肯定没有成绩,如果纯粹由师长给了,也不会珍惜的,日子一久,反而容易因为懒惰生出贪心啊,不以为耻,反而腹诽口谤,觉得中国没有好中医,老师和师父对不住他。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聊了很多,他说他吓退了好多师父。我说,那当然,说实话,如果你来拜师,我也不要。他说,是水平不够吗?我说,不是的,是你的态度让人讨厌。只有你卡住了的时候才去问人家,不要太简单的东西多问,否则人家不厌恶也会累死的。而且,你这种学法,也学不成真正的高手。
我说,你为了满足基本的知识储备,掏空了人家的时间和健康,对得住人吗?你已经缺了慈悲心,所以说真正的高手就不会教你关键的地方了。他听了以后,反省了一个月,承认了这个事。
建木医社,一个用心做事的真中医传承平台。贯通天地人,承传真中医。求真务实,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