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仙者,不可以为医;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这些话在柴文戍决定学医之前便有所耳闻。热爱医学的柴文戍从锦州医学院毕业后便留在了锦州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从此,她再没有离开过临床,三十五年如一日。
作为呼吸科主任,柴文戍在具有扎实的诊断学和内科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她的带领下,锦州医大附一院呼吸科团队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全国PCCM专科规医院优秀单位、辽宁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锦州市重点专科、锦州医科大学特色专科等。
近日,在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第三届“辽宁名医”、第二届“辽宁青年名医”、第五届“辽宁省名中医”和第一届“辽宁省青年名中医”评选名单中,柴文戍成功入选第三届“辽宁名医”。与柴文戍一同登上辽宁名医榜的,还有锦州医大附一院的11名医生。他们医术精湛,学术上追求卓越;他们医德高尚,长期服务于临床一线,深受业内同行和广大患者赞誉。
“辽宁名医”李玉宏:“希望我的‘眼睛’能为患者带来希望!”
都说超声诊断是临床医生的“眼睛”,凭借着这双眼睛,超声科主任李玉宏让无数患者和家属再次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很多人都认为,超声检查结果是由超声仪器自动生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需要超声科医生身兼技师和医师的双重身份,既能操作机器,又能分析图像,然后再综合对其快速作出诊断依据。
“虽然超声科医生不开处方,也不治病,但要求我们是杂家。一个合格的超声医生,对各科都要有所了解,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跟上临床的步伐。”从业33年,丰富的工作经验让李玉宏对超声科医生这个身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在她的带领下,锦州医大附一院超声科在心血管超声、肌骨超声及腹部、浅表、妇产超声等方面成绩斐然,超声诊断的多项技术处于辽西地区领先水平,一些特色项目的诊断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
“辽宁名医”宋丽萍:“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对得起核医学医生这份职业。”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的学科,从事核医学工作的人员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放射性辐射,而宋丽萍一干就是三十三年。
宋丽萍严于律己,始终坚持亲临核医学临床一线,以实际行动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年,宋丽萍担任锦州医大附一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在宋丽萍和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实现了快速发展。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设备一流、科室环境优美的专业科室,成为辽西地区最大的核医学科及省内具有影响力的核医学专业科室。
有人曾经问宋丽萍:“你都快退休了,还有必要这么累吗?”宋丽萍坚定地回答:只要还有一天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就要对得起核医学医生这份职业,医院多年来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
“辽宁名医”闵连秋:带领团队不断优化卒中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年毕业后,闵连秋一直在锦州医大附一院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一干就是34个春秋。担任主任以来,闵连秋始终以“勤”字当先,任劳任怨,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医院神经内科床位数从初期的51张发展到现在的张,治愈出院的病患不计其数。
近年来,锦州医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年被评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年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单位和辽宁省卒中专科联盟副会长单位。
作为辽宁省卒中专科联盟副会长单位,闵连秋教授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和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卒中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不断优化卒中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年,锦州医大附一院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静脉溶栓技术培训基地”,全国仅30家医院荣获此殊荣,同时也是辽西地区唯一的“脑卒中静脉溶栓技术培训基地”,为辽西地区脑血管病的急诊急救做出了重要贡献。
“辽宁名医”靳蕊霞:立志做一名平民好医生
靳蕊霞从小体弱多病,奶奶也因病魔缠身离开了人世。长大后的靳蕊霞毅然决然填报了临床医学,立志做一名平民好医生,让更多人摆脱疾病的痛苦。
自年担任锦州医大附一院肾内科主任以来,靳蕊霞每年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论坛并做学术报告20余次,充分发挥了辽西区域医疗中心组织与引领作用。与此同时,靳蕊霞响应省学会号召,组织每年的世界肾脏病日义诊、送医下乡,帮扶基层的血液透析中心,医院形成医联体,定期去查房、疑难杂症的会诊。
十几年来,靳蕊霞带领团队将锦州医大附一院肾病内科打造成为了辽西地区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肾脏病诊治及慢性肾脏病防治中心,辽宁省重点建设专科。医院配置了高级医疗设备,血液透析机60余台、血液透析滤过机7台、连续性床旁血滤机2台、血液灌流机1台、自动化腹膜透析机2台,成为辽宁省肾内科医疗、教学、科研的三大医疗中心之一。
“辽宁青年名医”陈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带头人
锦州医院耳鼻咽喉科是辽宁省耳鼻咽喉科诊治中心,是医院临床科室中首个获得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和辽宁省卫生厅重点专科的科室,有着辉煌的历史。
陈冬是锦州医大耳鼻喉专业首届本科生,应届毕业时成为专业独苗考取了科室主任和创始人孙连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耳濡目染老师勤奋求实的作风。年获得耳鼻喉专业“圣地”—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师从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韩德民院士,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耳鼻咽喉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先后获得“辽宁省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他的带领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每年完成手术近4千例,诊疗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开展了多项临床新技术项目,获批辽宁省卫健委“辽宁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和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
“辽宁青年名医”曹阳:“医院不做,我做!”
“医疗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骨科病区主任曹阳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提醒自己,也提醒身边的人。“医院不做,我做!危重的患者别个医生不敢收,我收!”敢于说这句话,不仅得益于他二十多年来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的丰富经验,更是因为他对患者有着一颗仁爱之心。
曹阳积极推进骨科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多次主办中国医学组织工程高峰论坛及组织中华医学会锦州骨科分会学术会议,在临床方面进一步规范骨科各病区病种收治情况,扩大儿童骨折固定技术、骨搬移、骨折髓内固定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医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医生、教师,我很幸运在人生的选择中能够同时拥有这两种特殊而光荣的身份。”天南地北,寒来暑往,曹阳始终都在骨科的前沿奋斗着,用情怀和坚守书写医者情怀。
“辽宁青年名医”隋汝波:待患者如亲人,待学生如孩子
在锦州医大附一院里,提起神经内科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的男医生,大家一下子就会想到隋汝波。他对待患者如亲人,对待学生如孩子,对同事也是竭力帮助。
医生需要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然而通过自己夯实的理论知识,年仅38岁的隋汝波牵头成立了神经内科三病区,成为了当时锦州医大附一院最年轻的主任之一。
在隋汝波的带领下,锦州医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三病区积极开展专病门诊,开展了头晕/眩晕门诊及运动障碍及肉*素治疗门诊,同时派骨干医师外出进修学习,治愈患者近数千例,为省内领先。由隋汝波牵头、神经内科三病区医务人员共同参与,锦州医大附一院成为辽宁省内首家开展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床旁TCD微栓子监测、青年卒中和隐匿性卒中患者的发泡实验检的单位。
“辽宁青年名医”郭莲怡:耳濡目染,传承中西医结合疗法
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的郭莲怡原本攻读心内专业,后来选择消化内科其实是受家庭的影响:“我父亲是名老中医,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他一直希望我从事消化专业,传承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谈到父亲对自己从医的影响,郭莲怡表示,从小就看着父亲为病人把脉看病,对医生这个职业无比崇敬,姐姐也是一名消化科医生,家人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除了专业,就是做一名医生收获的满足感。
消化内科是有手术的内科,郭莲怡用她精湛的内镜技术开展ESD,ERCP,POME等手术,她深知疾病不单带给患者痛苦,更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家庭负担,为医者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战胜病魔,恢复健康。所以成为好医生、大医生的信念,扎根在她心灵深处。“少花钱、治好病、低代价、高效益”是她不断追求的目标。慕名而来的患者多了,就要把年轻人带出来。年轻的医生掌握了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进一步创新,科室的发展才有动力和后劲。现在她正带领她的团队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辽宁青年名医”*波:一个好医生要有为患者着想的心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经常会谈到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医生,我的回答是: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刻苦专研的精神,更要有一颗为患者着想的心。”对于医生职业的理解,胸外一病区主任*波回答道。
从医22年的*波从不满足于现状,博士毕业后仍不断打磨自己,申请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先后进修学习胸部疾病的微创治疗、胸部肿瘤的微创治疗及胸部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精准治疗。
如今,*波在胸腔镜治疗肺部疾病、食管疾病、纵隔疾病等方面积攒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开展三维重建下单孔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胸腔镜下胸导管结扎术,经腹开膈肌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等多项新技术。此外,*波还参与到肺癌、肺结节的MDT中,筹划肺结节中心的建设应,用优良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排忧解难。
“辽宁省名中医”石月萍:中医需要传承、发展、弘扬
年,石月萍遴选为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经过学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中医临床疗效逐步提高。带领中医一病区医生开展了防治冠心病、咳喘病、脾胃病的中医药内服、外用疗法的治疗项目,开设了治未病门诊,以中药膏方调理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病、咳喘病以及亚健康。在科研工作中注重捕捉临床实际瓶颈问题,以中医经典理论指导选方用药,开展中医经典方的科学研究,完成了痰瘀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得到了病人的认可。
中医需要传承、中医需要发展、中医需要弘扬。“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师,是传承中医的使命,弘扬中医国粹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石月萍说。
“辽宁省青年名中医”付晓:将所学与经验融会贯通
中医科二病区主任付晓在临床工作中注重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临床跟师和认真研读流派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将所学流派精华与个人经验相结合,融会贯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和便秘的病人越来越多,为了发挥中医特色,解决病人的病痛,付晓带领全科人员大力开展临床特色专科,成立了“中医失眠门诊”和“中医便秘门诊”特色门诊,采用针药并举的办法使饱受失眠、便秘痛苦的病人重返健康。
在为肿瘤病人提供全程、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付晓带医院各临床科室共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针对肿瘤患者的综合诊疗已初显成效,同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中医肿瘤门诊”及“中医肿瘤病区”,医院单病种多学科的诊疗模式。行医20余年,付晓主任一直秉承“用最少的钱给病人解决最大的问题”的理念,时刻为患者着想,把传承中医精粹,造福百姓健康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本文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