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肩周炎中医详解肩周炎的症状三大病因及四 [复制链接]

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01

肩周炎——症状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02

肩周炎——病因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此病。

正气亏虚

“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邪气外侵

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不良的姿势或长时间的某种姿势

例如猫背样弓背耸肩,颈部、背部肌肉的负担加重,分布不对称不均匀。长时间维持这种姿势,将使局部肌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诱发肩周炎。

03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风寒侵袭

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寒湿凝滞

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瘀血阻络

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导致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气血亏虚

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中医根据肩周炎患者病因类型,分别采用辩证治疗的方法治疗。而西医治疗包括康复疗法和手术治疗等。肩周炎患者可在医生建议下选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04

医生邀请您自测体质

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