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发挥中医药大省的优势,强化中西医协同,有力有序推动中医药全面参与,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有效率达89%,促进医疗救治取得成效。
中医药抗疫有哪些优势?中医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到底哪家可靠?近日,*的十九大代表、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院副院长林丽珠特向广东卫生在线赐稿,一一回答上述疑问。
▲林丽珠教授
己亥末,庚子初,大疫骤起。在*和国家的部署下,全国上下积极应对,加强防治,当前疫情势头已经得到了控制,正在向好发展。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祖国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央到各省都陆续出版了中医药治疗方案,有以北方为主的全国“清肺排*汤”、广州的“透解清瘟颗粒”、上海的“麻杏清肺颗粒”等等,在临床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的疗效不容质疑,但全国和各省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存在差异;不仅与西医的高度标准化的方案思维不同,且离西医的循证医学的标准还有差距。针对这两个问题,中医药治疗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呢?
那么我们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两个问题。
划重点
0
中医治疗方案各异,到底可不可靠?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中医药治疗流行病的历史,以及中医药的辨证思维特点,并结合岭南地区的特点,谈谈岭南地区治疗流行病的特色。
首先,中医药治疗流行病是历史悠久而且疗效显著的,这一点,历史已经给出了证明。上至东汉末年,伤寒大流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集简就册;中至金元时期的大头天行,李东垣的普济消*饮勒石传世;明末瘟疫肆虐,吴又可《温疫论》落墨成书;下至建国初期乙脑流行,国医蒲辅舟辨证论证,疗效惊世。
在中医抗击流行病的经验里,辨证论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辨证论治,祖国医学对于治疗“火候”的把握是独到的,对于疾病的认识是系统而整体的。而谈到辨证论治,就离不开“三因制宜”的原则。
所谓“三因制宜”,便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统称。指的是依据人的内外环境来制定治疗方法的原则,《*帝内经》中载文道:“凡解利伤寒时气疫疾,当先推天地寒暑之理,以人参之。”这和唯物辩证法中“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何为“因时制宜”?《内经》云:“午未之月多暑,宜辛凉解之;病人因冒寒食冷而得者,宜辛温解之;因役劳冒暑而得者,宜辛凉解之。”便是说要参考不同的时令节气,给以适合当下时令的治疗方药,这也成为了后世中医的一个用药原则——“用热远热,用寒远寒”。
何为“因地制宜”?《内经》云:“南陲之地多热,宜辛凉之剂解之;朔方之地多寒,宜辛温之剂解之。”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神州赤县,地大物博。东西南北,幅员辽阔。各省的水土气候各异,不同地区的人的体质禀赋便有所不同,故而也反映了到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如川渝地区,阴冷潮湿,故食多辛辣。岭南地区,湿热连年,故饮有凉茶。饮食尚如此,作为寒热偏性更强的中药来说,便更要注意不同地区人们的体质差异了。
何为“因人制宜”?《内经》云:“老耆气衰之人,宜辛温解之。”“病人禀性怒急者,可辛凉解之;病人禀性和缓者,可辛温解之。”因人制宜,指的是中医在治疗病患时,还会注意到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情绪等个体化因素。故而,即便是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患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患者,同一个中医师笔下所开出的方剂也很可能不一样,而这些不一样的加减法,也正是中医师在“因人制宜”的指导下,出于对每个人个体化因素的考虑所做的辨证论治。
在此三因制宜的基础上,由于时令、地域、以及每个人的体质禀赋不同,感染邪气后的传变转归也不一定相同,而这种传变转归,也并非没有定法。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确有一般规律可循。
▲林丽珠为病人看诊
一是疠气致病的“一气致一病”规律。在明代瘟疫学家吴又可的《温疫论》中有说到:“盖当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这是针对疠气的特殊性而言的。疠气在具有强致病性的同时,还具有特殊的趋向性。例如这次新冠肺炎,便是以新型冠状病*为病原疠气,以肺炎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这便是吴又可所说的“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而在治疗时,要针对其特殊的致病路径和致病脏腑进行预防和用药。
二是从化规律。中医理论认为,外邪具有其本身的固有性质,但在其入侵人体后,其性质可随感染者的身体内环境而发生变化,如从寒化,从热化,从湿化。例如,岭南之人,其体质素来以湿为甚,在感受温热邪气后,极易从湿化,变为湿温或者湿热病邪。六淫邪气如此,疫疠之气亦是如此。故而在治疗时,要根据病邪的性质与个人的体质,有针对性地处方用药。
三是邪正消长规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经典《*帝内经》对于邪正关系的描述。邪正消长规律是纵向分析疾病发展的全过程的一般规律。疾病初起,若是其人素来健康,则是邪气尚微,正气充足,人体有较强的抗邪外出的能力,故治疗时以驱邪为主,邪去正安。若是邪气乖戾,又兼调护不当,邪气渐入,便是疾病的中期,此时邪气虽强盛,但正气却尚未虚衰,正邪斗争进入相持阶段,进退胶着,兼变证迭出,故此时治疗当扶正驱邪,两相权衡,不可偏废。若邪气势大,正气式微,邪气在体内扎下根基,盘根错节,此时疾病便发展到了后期,此时治疗当以扶正为主,驱邪为辅,养正以驱邪。
根据上述三个规律,能够动态地把握疾病的情况,实施精准的辨证治疗。因此,针对岭南地区气候多潮湿,其人体质也多夹湿的情况,在治疗流行病时,便要充分考虑到祛湿的方法。这在《广东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中都有所体现,《方案》在早、中两期都贯穿了祛湿的思路,根据不同的阶段,有的放矢地选择祛湿透邪、清热利湿、解*祛湿、通腑泻浊的不同方法。在极期遵循“先留人,后治病”的原则,用参附以救逆回阳。在恢复期,又辨脏腑之虚实,明气滞与痰湿,加以调治,以养正祛邪。
综上,各省出台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案中又分有多个阶段和证型,便是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体现,凸显出了中医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优势。不是笼统地一刀切,而是细腻地拿捏火候,这也是中医治疗方案严谨性的体现。
▲林丽珠查房
尽管各省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由于各地情况的特殊性而有论治方法上的不同,但各地中医师对于本次新冠病*疫情的辨证是基本一致的,对于温疫疠气致病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的认识也是相通的。各地的中医师们所认识的病因病机也基本一致,只是在用药上有些许“同效选择”的差别,或出于各地实际情况的特殊性,或出于各家中医师们多样而独特的用药心得。故而,各地的中医药治疗方案虽有差异,但都殊途同归,疗效堪夸。
划重点
02
关于循证医学的研究及其优劣
何为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创始人DavidSackett教授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的基础在于已被证实且具有可重复性的科学研究,其优点在于准确、清晰、可追溯、可量化、方便社会化普及。但其若没有已被证实且具有可重复性的科学研究作为根基和支柱的话,循证医学的治疗程式便不能建立。而反复的、大量的去证明一个研究结果,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和物力成本的,所以,循证医学模式虽好,但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时,由于研究的论证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成本,故而显得在短时间内难以应付。此外,在循证医学模式中,最高级别的RCT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实际情况下难以实现,离真实世界仍有很大的差异。
现代医学针对病*的最好防治武器就是疫苗,但是一种疫苗从研制到面世到普及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或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要临时抱佛脚,而不提前研制好疫苗呢?
这其实是不能实现的。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它来源于病原微生物,只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出现且被发现,才有条件和机会去研制疫苗,所以对于种种未被发现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存在有提前研制疫苗这一说法的。
在疫苗面世之前,循证医学模式对于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感染所能够给予的是较为被动的隔离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在特异性治疗上尚存空白。但是,疫情爆发,刻不容缓,在加紧研制疫苗的同时,及时地让中医药的介入,发挥中医药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优势,同时依靠现代医学日渐完备的对症支持治疗设备和技术,能够很好提高疗效,填补这一块的空白。
在这抗击疫情的关口,中西医更应该紧密联合,合璧至善,志存救济,共渡时艰!
作者|林丽珠、*俊杰(广州中医药大学级铁涛班)编辑|尹蓁责编|黎晓心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