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看诊
从16岁习医起,周朝进就专心致志地在中医药学这片博大精深的沃土上耕耘。60年来,“阅病”无数,在中医界和百姓心中树起了良好口碑。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不仅仍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还为弘扬中医药学努力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医必通儒博极医源
近日的一个秋阳灿烂的上午,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周朝进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打字书稿《青囊探秘》,记者以为是本总结中医临床经验之类的书稿,打开一看目录,“佛教与中医学的渗透”“周易与人体生命规律”“医道同源本一家”……有点惊讶,想不到周朝进对中医的探索会旁触到这么多领域。采访的话题,便从这本书稿开启。
在“陈佳讲健康”栏目里介绍中草药
“这本书收集了我历年所写的有关中医药研究的文章,其中90%发表过。现在正准备出版,希望它能给业内同行尤其是后辈一些启迪。”周朝进说。《青囊探秘》共分五章,除了后面两章对临床诊治、用药方法的讲述比较集中外,共他三章涉及的范围很广,从文史哲到儒释道,无所不谈。
“医必须儒,学中医必须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周朝进说。“儒”即儒生、文人,因为他们具备较高的文字理解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能更好地阅读、领会深奥的古典医籍。古代医家将“通儒”视为从医者的必备素质,如明代中医外科大家陈实功提出的“医家十要”,第一“要”便是“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业”;明代另一名医龚廷贤倡导的“医家十要”开头也是“存仁心,通儒道”。而对于这点,周朝进则是早在入行时就从授业老师那里领会到了。
年,16岁的周朝进中学毕业,进入由乐清县卫生局举办的五年制中医带徒班学习中医学。在班里授学的都是当时乐清的名中医,包括周朝进的祖父周鹤龄。说起当年老师们的教学态度,周朝进用“严谨”两字概括。中医典籍都是文言文,其中还有不少冷僻字,对中学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相当难读。“老师们都是一字一句地给我们讲解,非常细致,他们还都懂诗文,那几年,我不仅学到了中医知识,也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受益良多。”周朝进刻苦学习,3年后,19岁的他就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文章。毕业后,他又师从温州等地多位名医,学中医的同时还学诗文书画。此后,他在探索中医的道路上一直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博极医源。
年,周朝进在阅读书籍时发现“香”是一个未被人探索过的课题,于是花10年时间收集资料并进行撰写,年出版了《传统香疗法精华》一书,这是新中国第一本研究香疗法的专著,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著作评选二等奖。这本书的成功,与周朝进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密不可分。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中医界有句流传千年的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周朝进说,这也是他的座右铭。医家的治病利世人,与儒家的济世利天下,在中国传统伦理观中是高度一致的,治病救人,从来就是人生最有意义的志向之一。所以在古代,不少儒生在仕途受阻后会选择从医。
阅读
要成为良医,首先要医技精湛。周朝进于去年被认定为乐清市“周乾寿堂中医儿科”非遗传承人(周乾寿堂是周朝进祖上开的国药店号),但他精通的不止儿科,说他是全科医生更准确。
“过去的中医基本是全科,不像现在分科多”,周朝进说,中医治病原理总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以在学习阶段是要掌握全面基础知识的,加之出身中医世家的他,其祖父周鹤龄是著名老中医,父亲周盛初是著名“头刀”(业内意为最高级别)老中药师,后来所受业的几位老师,或擅长某科,或全科皆通,或中西并重,更让他对各科有着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和领会。
就在不久前,周朝进接诊了一名来自温州的中年患者。该患者患眼睑下垂两年多,症状已相当严重,尤其是左眼,完全睁不开,只能用手指捏着眼皮往上牵,一放手眼皮就耷拉下来。周朝进详细问诊后,给他开了两个星期的药,患者服完便康复了。周朝进说,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脾虚所致,他开的就是补脾益气的方子。一般患者患该病会找眼科看,但对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来说,各科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辨症正确、施药到位才是关键。
多年来,周朝进接触过的疑难杂症不少,每当把病人治好,欣慰之余,他还把典型病案记录下来,在与同行交流、教学时作为经验心得分享、讨论,希望能让更多类似症状患者解除病痛。
医者仁心止于至善
退休前,周朝进每天要接诊病人多人次,最多时达多人次。以前没有分诊制度,患者都挤到诊室里等,乱轰轰的,空气也混浊,看诊时间长了,心情难免烦躁,有的医生为此会态度不好,而周朝进解决疲劳烦躁的方法是:和患者开几句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在笑声中,疲劳消除了,医患的心情也都舒畅起来。数十年他坚持如此,将之作为促进医患和谐的良方,还传授给学生、写进论文。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唐朝孙思邈在论述医德的《大医精诚》里,提出医者治病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周朝进对待病人正是如此。平时,常有偏远地区或异地的患者慕名来求诊,因交通不便或路途遥远,到医院已是下班时间。周朝进不忍心让患者失望,宁可自己挨饿,也要给患者看完诊。医院返聘,每周仍有两个上午坐诊,医院安排给他的看诊号是一上午40个,但他自己增加到60个。“40个号每天一放出就被预约一空,那些不会网上预约的患者怎么办?有的还是从偏远地区来的,总不能让他们白来一趟吧,这20个号,就是为这些患者准备的。”他说。
周朝进还有一个数十年养成的习惯:出诊时身边总要带些钱。“碰到患者买药钱不够时,我可以借给他们。”这种雪中送炭之举,让受助的患者感念至深。就在今年国庆假期,周朝进受朋友之邀去洞头玩了几天,这朋友,就是以前受过他帮助的患者。周朝进还记得那是年,洞头鹿西21岁的姑娘小陈患红斑性狼疮一度病危,其父慕名找到周朝进求治,而小陈因经不起路途颠簸无法前来。周朝进根据陈父的叙述和病历、化验单等,开了三帖药,其中有安宫牛*等名贵中成药,要0多元,陈父表示没带这么多钱,周朝进二话不说就掏钱为他垫付了药费。后来小陈康复,一家人和周朝进一直保持来往,如同亲戚一般。周朝进说,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为病人行个方便不算什么。遇到个别家境困难的患者还不上钱,周朝进从不讨要,就当资助对方。
医者仁心,止于至善。周朝进受到患者信任和尊敬,与他的高尚医风医德分不开。
衣钵相承弘扬国粹
多年来,周朝进还非常重视中医的传承和普及。年,乐清市卫生局开展以师承方式培养中医人才的项目,他受聘担任指导老师,他带的学生,有一位已被评为乐清名中医。如今,他个人还带着4个学生,实行的是5年带徒制。
“我希望中医能重新根植民间,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这对中医的发展是件好事。”周朝进说,过去中医是融入中国人生活的,感冒了,普通人都知道摘几片桑叶、采几朵*菊,煎汤喝下;咳嗽了,摘点枇杷叶、鱼腥草之类的泡水喝,症状就会减轻直至消失。现在除了一些老人,一般人都不懂这些简单的治疗方法了,医院,动不动吃抗生素、打点滴,殊不知这些看似见效快的药物有不少副作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周朝进做了不少事:从前年开始,他和布衣大药房合作开展“小药师”活动,组织了一批对中草药感兴趣的小学生,以药店为课堂,不定期让他们到药店来,由药师教他们认识中药材。一次认一味药,从药名到药的形态、性能、功效,一一讲解,过一段时间还举行认药比赛,优秀者给予奖励。“效果挺不错的,这些孩子挺聪明,已认得不少药了。”周朝进说到这里很高兴。这个活动已开展两年,今年因为疫情而暂停,他说,等疫情过去了,还会继续开展下去。
此外,他还多次在《乐清日报》介绍中医药的栏目“怡养汇”上主持讲解中医治病知识;去年,他和乐清电视台合作,开了个“陈佳讲健康”认识中草药栏目,一周教市民认识一味中草药,颇受欢迎。他还是乐清市宏慈爱心公益协会的顾问,常为协会出点子,多次参与协会组织的义诊活动,为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并帮他们解除疾患。
目前,周朝进正在筹建“周乾寿堂中医儿科”非遗工作室,希望能为传承中医开展更多活动。而他还有一件最想做的事,就是在乐清开辟一个“本草园”,栽植各种药用植物,既可以观赏,更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辨识中草药的场所,并作为对儿童普及中医药知识的基地。为寻找一块合适的场地,他和几个有相同志向的同行已跑了市区、雁荡、龙西等不少地方。他希望这个设想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在规划、审批等方面予以便利。
接受采访中,周朝进多次表示,中医只有普及了,才能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幸福,他愿意为弘扬中医这一国粹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他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人物名片
周朝进,男,年出生于浙江乐清。主任中医师、教授,乐清市“周乾寿堂中医儿科”非遗传承人。医院副院长、乐清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名医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等。
先后在全国医药报刊上发表70多篇论文,出版有中医学专著《传统香疗法精华》《中华医学专家论文集·周朝进专辑》,与他人合著有《气血与长寿·人体衰老新解》和《吃的营养和健康·常用食疗品物选粹》。研发的防治心脑血管病中成药获国家专利,完成市级科研成果三项、省级科技成果一项。
自年以来,先后获“乐清市名中医”“温州市十大名中医”、乐清市专业技术特级拔尖人才、乐清市“十佳医生”、乐清市“科技人员突出贡献奖”及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等荣誉和称号。
乐清百事通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