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饮食养生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养生食材取自日常,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至元代,以”守中“、”贵生“理念为指导,以保养身体为目标,于本草内选取无*、无相反、可久食的补益药味,与食物相宜,调和五味,成为药膳,代表性著作为太医忽思慧编纂的《饮膳正要》。
其他相关的食疗药膳著述还有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食治》、陈直《养老奉亲书》、宋代官修的《太平圣惠方》、王好古《汤液本草》等。
疫情当前,注重饮食调理,提高免疫力与加强防护一样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几味居家适宜的养生调理药膳吧!
木瓜煎《饮膳正要》
木瓜取十个,去皮,绞尽取汁,熬至水尽;白沙糖十斤,炼净。以上原料,一同再熬成煎。
木瓜,归肝、脾经,性温、味酸,功效为和胃化湿、平肝舒筋等。
根据现代研究,木瓜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能够补充人体所需,加快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抵抗外邪。
仙术汤《饮膳正要》
苍术(米泔浸三日,竹刀子切片,焙干,为末)一斤(g),茴香(炒,为末)二两(60g),甘草(炒,为末)二两(60g),白面(炒)一斤(g),干枣(焙干,为末)二升(g),盐(炒)四两(g)。
将五味一同和匀,用磁器盛之待用。每次用开水冲服30g,每日早晚2次。
温脾胃,进饮食,辟瘟疫,除寒湿。凡属寒湿困脾而引起的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喜暧困倦,嗜卧嗜睡,头身沉重等症者,即可辅饮此汤。
寒湿偏重者,若湿温日久,已有化热之势,而症见口粘口苦,大便粘滞,小便*赤进,皆应忌食此汤。
《医方类聚》言:”常服延年,明日驻颜,轻身不老。”
虫草老鸭汤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冬虫夏草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
赵学敏言:“凡病后虚损人,每服鸭一只,抵人参一两。”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
当归三两(9g),生姜五两(15g),羊肉一斤(g)。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
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五汁膏清代·《经验广集》
蜂蜜、姜汁、白萝卜汁、梨汁、牛乳共熬。
秋冬时节以一勺五汁膏配一杯牛奶服用,可清热润肺,生津,止咳。
以秋梨、柿饼煮水代茶饮,可润肺止咳。
二仙延寿酒清代·《寿世保元》
用上好清酒浸泡龙眼肉、桂花、白糖。
“封固经年,愈久愈佳,其味清美香甜,每随量饮,不可过醉,能安神定志,宁心悦颜,香口,却疾延年”。
道家养生“神仙粥”
芡实克,山药克,韭菜子克。
山药蒸熟去皮,芡实蒸熟去壳,捣成泥,山药、芡实加粳米小火共煮成粥。
可温补脾肾,补虚劳,状元阳,益气强志,增强免疫力。
关于食粥,陆游曾有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鲫鱼羹
大鲫鱼(二斤)大蒜(两块)胡椒(二钱)小椒(二钱)陈皮(二钱)缩砂(二钱)荜拨(二钱)
上件,葱、酱、盐、料物、蒜,入鱼肚内,煎熟作羹,五味调和令匀,空心食之。
治脾胃虚弱,泄痢,久不瘥者,食之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