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04:49来自天七成之漫谈易
前言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医小白,对中医有很浓厚的兴趣,通过四川剑阁鹤鸣观的云鹤道长对中医,对太素脉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它不被更多人认识,实在委屈了这门传统文化,删删改改地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可以为我国文化瑰宝的宣传工作出一份力,也想为大家介绍一下瑰宝之*——诊脉。一首《梅花三弄》作为背景音乐,边听边聊。
一、绕不开的诊断
医院,不管是治病亦或是去看病,医生希望了解病情,基本会开个单子让患者去化验一下,通过化验单的结果,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需要开什么药,做什么手术,运用什么手段进行治疗;病人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也会少一些担心,配合治疗。
诊断的方式多种多样,西医中常见的CT、验血、验排泄物、听诊等等等等,都是探查病人生了什么病,在哪个部位。优势很明显,值得肯定:精准、精确;缺点也有:耗费资源大、不管是金钱还是能量资源,且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医想要了解的“功能性”病理。
中医呢,我们最为熟知的有望、闻、问、切,四纲领。望可以理解为通过观察面色、舌苔等情况诊断病情,但比较有局限性,例如视觉感官不良好,隐私部位无法探查;闻、问,又会因病人自己对病情不了解,无法明确表达,只会说痛、难受,无法更精准的进行诊断;而切——诊脉,则方便、快捷、精准,以三根手指判断人体症状,节省资源,当下判断,避免尴尬;既能知晓疾病的部位、又能知晓因为什么产生的病变。
以上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希望不要有“孰好孰坏”的概念,而是需要认识:那么多机器、仪器,那么多手段,都是在为判断病情服务。病人和医生最想了解的是哪里病了,什么病,因为什么而生病,可见诊断之重要性!
中医是不能完全依赖化验单诊断的。单据没有办法体现病的“功能性”,是其不适合指导中医诊治的一个原因。中药走经络,同时还有“药性”,我们常讲对症下药,不能以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感冒就吃XXX”,“胃炎就用XXX”,而是要理解其内在思维。
中医离开了自己的诊断方式,就没有了灵*,成为了行尸走肉,不再鲜活。机器、单据没有三*七魄,没有经络,没有七臟九腑,以单据作为中医诊断的主要手段是不可取的。
二、太素脉法的信息表达是多元化的
先来浅谈一下诊脉,以我个人的写作风格,但凡能百度的基本概念绝不粘贴到文中,所以通用概念类的问题各位自行百度,我们直接以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述。
太素脉法诊脉是以天地人寸关尺九宫小太极对应人体大太极,哪里有病就会在脉对应的位置上有所体现,病症消失,病脉也会消失,这就是病在脉存,病去脉消。
诊脉能不能探查病情,答案是一定可以。
那么太素脉是怎么体现病症的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定位:诊断时,需要了解病在什么位置,在脑还是心,膀胱还是输卵管,肝还是胃,颈椎亦或是腰椎,左边还是右边,上边还是下边,脉都有其精确的定位。
定位就是选定位置。而中医认为在手上的脉,就只有一根主脉,在主脉上分三部九侯,即寸、关、尺,浮、中、沉。在每一部上又分浮、中、沉,即寸脉上分浮、中、沉,关脉上分浮、中、沉,尺脉上分浮、中、沉。
定形:病人体内有包块亦或是结石,体内是否有异物,脉会通过其形状有所体现,而诊脉时可以被清晰地触摸到,好比我们手握水杯知道这是个水杯,抓起一块石头知道是石头,就是如此清晰。
即:脉下有形,把脉形进一步归纳为点、线、面、体。
定性:我们摸一块冰,知道触感是凉凉的,把手放进热水,知道是热的,脉同样是如此,通过脉象可以判断其性质。
定性就是定阴阳,定方向。
定量:手里放了三个、四个、五个鸡蛋,我们可以通过触感清晰地感知到,脉也是同理,多少、大小、范围也会在脉象体现。
定量就是定数量,定长短,定大小。
定时空:结合河图洛书判断时间与空间,是时间与空间对人体的影响。
天脉、地脉:太素脉法中,在手上有人脉、天脉、地脉。和身上的人脉、天脉、地脉是一致的。因此多了两根脉,多了两个三部九候,两个寸、关、尺,两个浮、中、沉。因而,获得的信息就多了许多。
器质性、功能性:能从脉上摸到器质性病变的脉法就叫器质性脉法,如摸到咽喉炎,胃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是左边严重还是右边严重,是否影响脑供血,是影响左边供血还是右边供血等等。
能从脉上摸到器官功能的阴阳、强弱、盛衰的脉法就叫功能性脉法,如心炁的强弱和阴阳的盛衰,肾炁的强弱和阴阳的盛衰,左肾和右肾的强弱和阴阳的盛衰,脉的阴阳,脉的浮、沉、迟、数,各器官的阴虚阳虚、阴盛阳盛等等。
把以上的结合看,就体现了病的方方面面:病在哪里,是什么病,因为什么引起的,有多大,多严重,什么时候,在哪开始的。
脉诊对比仪器来说,体现的信息更多,更节省资源,对中医接下来的治疗更有指导意义;对比四纲领的其他三纲领,更便捷快捷,更精准。要解决的问题的体现方式,需要符合其思想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说,仪器的指导意义不大。
太素脉法,它是有标准的脉法,任何人诊断任何病人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又因为符合中医的理论体系,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指导意义更强。
三、“通中”解决问题是安全有效的
获得了病情的信息,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云鹤道长的通中论有其基本理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肠胃为中心,两肾为基本点,先后天相辅相成。
为什么以肠胃为中心?原因有三:
1、我们的消化、吸收、排泄都是在肠胃当中进行;
2、俗话说:吃不进该死,拉不出也要死。一旦胃堵塞,就吃不下,一旦肠堵塞,就拉不出;(就没有生命力)
3、肠胃里面的神经元有一亿多,我们只要将东西吃进去,就完全自动化,跟大脑、心再没有关系,任何器官是指挥不了的。
为什么以两肾为基本点?
两个肾是有区别的,不然只需要一个肾就可以了。
左肾分管小便、内分泌、生殖、津、液。
右肾分管大便、消化、吸收、精神、免疫力。
因本人学习阴阳五行学说,以土之运化为中心解决问题,同样是符合八卦之理念。
关于通中论的应用,可以参看太素堂中道长最近的一篇关于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的文章,里面有相当完整的讲解。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清肺排*汤,中医医治病症向来追求平衡,主张不在人体内部发动“战争”,这个排字解决病*问题实在是妙!
四、写在最后
此次关于诊脉的分享就到这里,也希望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多一种仪器、手段,就可以多测出来一种疾病,多一个疾病就多了一个研究方向,那么这些疾病会越来越少吗?我们究竟要被疾病和学科牵着鼻子走,还是要走在疾病的前面?希望可以在评论区看到各位的答案,作者会全部接受采纳并细心思考。
若常把没有被“科学”解释清楚、证明出来的事物当做伪科学,认定其为虚假的,我想,所谓的地心说、天圆地方说,会一直流传至今不会改变。诊脉、中医为什么被“打假人士”、“专家”抨击,因为它们太神奇了,超出了他们心中对“科学”的认知,才会在近代饱受冤屈,他们和喊着“烧死哥白尼”的人无异。
我们祖先追求的健康,不光是洗洗手,保持卫生,还有更深一层次的内涵——追求身体能量的平衡。其重要手段就是修炼,行中医之人都会修炼,修炼会使人了解什么是健康,使人豁达、开朗、头脑清明、提升个人修养,确保自己行医时不生病,触感更灵敏。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学习脉法还有什么用?仪器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里我想说:要不要学,是是否有求知欲的问题;学什么,是是否有兴趣的问题;学不学的好,是是否肯实践的问题,放在哪里都一样。
如果装神弄*,自我包装,想要一朝成名,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做到。这也是当今中医面临的问题。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说明中医比西医多好,或者太素脉法比其他脉法多厉害,甚至说是借着对比来抬高贬低其他知识体系,我想传达的是我们中华文化蕴涵的那种民族精神,那种能够支撑我们中华民族走过上下五千年沧桑岁月的精神,包括我们的包容性、接纳性、思维的灵活性与自信;只不过这些词汇聚到了中医、脉法、太素脉法身上,来集中展现。
感谢各位的阅读,希望各位多多指正,多多批评。
如果发现文中语病,请及时指出,作者会第一时间进行修改。
希望各位点赞,收藏,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我们下期再见!#中医#
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