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
壹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源于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元气论”宇宙观的具体反映,与建立在原子结构论上的西医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中、西医之别,可以简单理解如下:中医注重宏观、整体、运动和功能研究,西医注重微观、个体、静止和结构研究。中医学整体观念有三个内容:一、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二、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中医认为“天人合一”,这里天包括天气变化和地理环境。强调人类一定要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并且按照大自然的天地运行变化规律生存生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健康不生病。《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说人类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人类还要适应四时的阴阳变化规律才能生育成长。我们熟悉的风、寒、暑、湿、燥、火就是自然界的天地之气,六气的变化称之为“六化”,“六化”化生万物,其中就有人类的生存生活。同样“六化”化生了春、夏、秋、冬四季和昼、夜、星辰四时的时间空间和气候特点。人类必须按四季和四时的气候特点,生活生息才能适应“六化”变化规律,从而做到“天人相应、天人和一”而健康长寿。例如:春夏季节,阳气升发,表现毛孔开泄,汗出散热来调节人与自然界的温热关系;而秋冬阳气收敛,人体皮肤致密,少汗多尿,既可保证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又能保证阳气内守,防寒气侵犯。同时,四时气候有规律的变化对人体有利,这时称为“正气”,反之则为“邪气”,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或热,就是“邪气”,必须及时回避。人们掌握了这些生活之道,就可以养生防病。俗语“春捂秋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等,都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天人相应”的养生法则。而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说人类赖于土地生存,“民以食为天”,土生万物为民所食,所以有“一方水养一方人的说法”。另一方面则是因地域不同,气候有别,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不同的体质特点,所患疾病也有差异,在治病时用药及药量,南北方也有出入,所谓“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便是这个意思。
贰
2、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认为人不仅与自然界要和谐共生,同时还要与社会环境相一致。人不仅有生物、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每个人都必然受到*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社会因素与人的信息交换影响着人体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的形成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重大,比如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的形成与生存环境恶劣、社会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有很大的关系。*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法律平等、人际和谐、家庭美满的环境,人们的必定健康长寿。
叁
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一是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以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构成了以心、肝、脾、肺、肾为主的五个生理系统,这种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称为“五脏一体观”。二是认为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与神相辅相成。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结合与统一,即“形神一体观”。三是病理上相互影响,如《内经》:“五脏皆令人咳”。而“肝气犯胃”,则是说情绪不良常常导致脾胃消化运化功能出问题。四是在治疗上不单治一脏甚至不医治有病的一脏,而从其他内脏进行治疗,如痰饮咳嗽重在健脾去湿,脾阳虚泄泻则通过温补肾阳达到治疗效果等等。
刘同坤
作者简介
刘同坤:主任医师,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主任,全国首届“仲景国医优秀传人”,河南省优秀中医科普专家,濮阳市首席科普专家,濮阳市优秀科技拔尖人才。主张通过饮食、情志、运动、药物等方法调理体质,临床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
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周六下午(国医堂门诊)
?end?
文字
副院长刘同坤
排版
营销部李文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