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特点之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1#

1.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由于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深刻、准确地揭示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所以中医治疗以辨证为本。

2.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辨证论治又称为辨证施治。

(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以辨证为基础,同时也十分重视辨病,一般既辨病又辨证,并通过辨证来进一步认识疾病。

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辨别清楚,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或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依据中医临床认为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即所谓的“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往往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的季节不同,故其治法也有所区别。如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邪气,故在治疗时常需用某些芳香化油的药物以祛暑湿,这与其他季节的感冒用药也就不一样。

再如麻疹,由于病变发展的阶段不同,因而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麻疹初起未透,宜发表透疹;中期肺热明显,则常需清解肺热;而麻疹后期,多为余热末尽,肺胃阴伤,则又需以养阴清热为主。由此可见,中医学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更重视“证〞的区别。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交流~

本文由康源奇季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