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妇科辨证用药特色 [复制链接]

1#

医者有云:“妇人之别,有方者以期经带,胎妊,损伤之异,故也。”以示妇科疾病的诊治有别于其他科。笔者从事中医妇科三十余年,就有关妇科辨证用药特点整理如下,与同道共商之。

严于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大特点,也是精髓部分,妇科疾病的治疗首要辨证施治,切忌见血止血,见带止带,见痛止痛。必须审其虚实寒热,气分血分,调经重气血,带下分正邪,妊娠重脾肾,产后重恶露体质虚实,杂病必探病因,方可立方用药。近些年中笔者在临床中常见一些妇科病,常证见:少腹痛疼经久不愈伴腰疼乏力,带下绵绵不止,舌淡苔白,脉虚弱,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大多医生认为病因为湿热下注、气血瘀滞而用活血化瘀、清热解*药而疗效不佳,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桂枝,乌药、木香、苡仁而收效。取补中益气而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佐以温阳之桂枝是乃“阳气盛而利于湿气化,丽日当空则阴凝自散。”加炒苡仁、木香、乌药以图去湿理气诸证悉减,辨证施治可见一斑。

推崇精方简药

一个医生能否做到用药少而精,可反映其辨证水平,临床用药不宜药石杂投致成坏病,临证之时要随机应变,处方得当用药不可妄投力求用药贴切。

治方严谨,用药精而不繁

妇科用药最讲究严谨,力求做到用药精而不繁,专而不杂,多增损一味要反复斟酌,务求丝丝入叩,推崇经方、验方、名方,所开处方少则五六味,多则八九味,鲜有超十二、三味者。如调经用四物汤、八味逍遥散、清经散、两地汤、宣郁通经汤等每于临证得体多可收效。笔者曾治一顽固性痛经,以香附、元胡、乳香、木香、丹参,五味药而疗效显著。带下病常用健脾去湿,临证用异功散加扁豆、炒山药、炒苡仁、车前子。或以完带汤、易*汤加减治疗。曾治愈一例少女带下量多不止,用焦术30克,车前子15克,炒药仁12克,五剂而愈。妊娠用药更不可妄投多以补脾肾以固胎元,常用安胎饮、紫苏和气饮等,产后多虚多瘀常以生化汤加减化裁,若有他证辨气血虚实而调之。总之临床处方用药一定要求精练,既可锻炼和提高医生的治病准确性,又能节约用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处方加减有原则,务实求简练扼要

古人云:“相体裁衣本是医家真谛。”处方用药最忌复杂,力求有制不乱,病情越复杂用药越精练。本人临床用四物汤加减治疗多种妇科病很有心得。如月经先期四物汤加*芩、知母、*柏、栀子,月经退后四物汤加艾叶、肉桂、吴茱萸,气虚加*参、*芪、白术,肾虚加杜仲、山萸肉、枸杞子,痛经加桃仁、红花、元胡、川郁金,肝气郁结加柴胡、香附、枳壳。应用四物汤临床也多遵古训:“春倍川芎,夏倍芍药,秋倍地*,冬倍当归”。“春用防风四物,夏*芩四物,秋门冬四物,冬桂枝四物”。

用药适量,切忌无的放矢

临床用药,药必适量不宜过大,药过病所反伤正气,无的放矢。用量越大,其弊越深,特别对于苦寒峻泻、辛热宣破、重镇有*之品更为宜忌。“妇人阴类也,以血为主”,切忌攻伐太过伤及冲任,用药重养肝肾调冲任,补气血和脾胃,内重肝脾肾,外重寒热湿,处方需君臣佐使,历历明了,兼有诸证加减得体。笔者临证有一中年妇人患功能性出血,二月未愈,体质日见衰弱,贫血日见加重,方以傅青主女科固气汤,药用*参30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五味子3克,杜仲9克,山萸肉6克,茯芩6克,远志3克,甘草3克,焦白术30克,当归15克,芥穗炭5克,三剂血止,五剂而愈。对于治疗效果不好的处方,首先要检查处方是否到位,而不要想要剂量不够,盲目加大。所以剂量的大小要因病而定,以适合患者的体质为宜。

注重药物的炮制

妇科治疗有其独特性,所以临床用药也要注重药物的炮制。止血药炒炭后疗效更佳,临床常用芥穗炭、艾叶炭、生地炭、地榆炭、杜仲炭,贯仲炭;调经入血药用酒炒,如:酒当归、酒白芍;调肝药用醋炒,如:醋元胡、醋香附;补肾药用盐炒,如:盐*柏、盐巴戟。健脾药用土炒,麸炒,如:土白术、炒山药等。炮制可以增强药效,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药物本是补偏救弊之用,当中病即止。要知药物可以治病也可致病,错用、乱用或无病用药均可扰乱正气,对人体反而不利,但需根据病情轻重,病势缓急,体质强弱,药物性能辨证用药,这是当代医生临床需要多思考的问题。(王金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