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之美中医的病因说燥之病 [复制链接]

1#

中医之美系列讲座(26)

“燥”有消耗液体,使物质干燥的特性。凡是人体津液不足的病中医均称为“燥证”,分外燥与内燥。

外燥是外感燥邪所致。燥为秋令的主气,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至。古人说:“燥胜则干”。每至深秋,雨水较少,人们常有皮肤、眼睛、鼻腔、口腔干燥的感觉,故又称为“秋燥”。当然,其他季节气候干燥时,同样也会发生燥证。

内燥则是由于饮食失调、大病后、房室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如过多进食辣椒、胡椒、大蒜、生姜等辛辣香燥食品,或进食过少,特别是长期纯素饮食;大出血、剧烈的吐泻后;或房劳过度等。

内燥的临床表现因损伤的脏腑不同而变化多端。西医的“干燥综合症”(以目干、口干、皮肤干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多在中老年时期发生),多属中医的内燥证。

燥邪致病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

●易伤肺阴:肺本性清肃,喜润而恶燥,所以感受燥邪最易损伤肺阴。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阴受损则鼻腔干燥,分泌物粘稠,甚则鼻干出血;干咳少痰或无痰,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大便干结等症状。故每到秋季或干燥的气候里发生的气管、支气管炎,多表现为干咳,痰少而粘的燥咳。

●易伤津液:燥邪性干燥而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人体的五官九窍需要津液滋润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当人体津液不足时,最先反应的往往是五官九窍、全身皮肤与黏膜部位的问题。表现为目干、鼻干、口燥咽干、唇干皮揭、皮肤干燥甚则起皮脱屑皲裂等等;另外,老年人的皮肤瘙痒症,也多由于血少津亏、皮肤失于濡养所致。如果肠道的津液不足,则表现为大便干结如粒。

酸味、甘味的食品多有润燥作用,中医称“酸甘化阴(津)”,如大家经常食用的蜂蜜、甘蔗、乌梅、橄榄、梨、西瓜、香蕉、百合等。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燥证的有效小方法:

燥咳,咳而无痰,或有少量粘痰,伴鼻干咽干者,可用川贝梨。

用梨1个(最好选酸味重一点的梨),在上1/3处切去顶部,剖开,剜去子核,加入川贝粉1~2克,再将梨顶部盖上,用竹牙签插好固定,入蒸锅蒸1~2小时(如果用高压锅,水开后只需蒸10分钟),蒸时间长一些效果好。取出随意喝汤吃梨。也可单用梨,加冰糖少许蒸食,或连皮切块,加冰糖适量,煮至梨软熟后食之。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燥咳,不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干咳嗽(咳而无痰或有少量稀痰,咽不干),或痰湿咳嗽(咯大量白痰者),否则不但无效,反会加重咳嗽。

津液不足的口干口渴症,如暑热伤津的口渴。

用单味乌梅10~20克,加适量冰糖水煎,作饮料随意频饮。如果急用,家中又没有乌梅,也可用蜂蜜一大匙、陈醋10毫升左右(可以根据自己对酸甜的喜好来调节两者的用量),加开水毫升左右,搅匀后待温徐徐服之。

津液不足的慢性咽炎,咽喉干燥不适,咽中有痰,粘而不易咯出,不时地嗽嗓子等症状,可用“参梅汤”。

乌梅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桔梗5克,生甘草3克,煎汤代茶饮。或用石斛15克(铁皮或耳环石斛用2~3克),或加冰糖适量,中火烧开,小火再煎半小时后关火,倒入保温杯中,代茶饮。

此方能利咽润喉,保护嗓子。对演员、播音员、教师尤为适宜,若加西洋参5~10克更佳。

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手足开裂者。

可用阿胶克加入冰糖少许,隔水蒸1小时后待用。每日早饭后取1小匙,开水冲服。或经常吃一些走油猪皮(也称“皮肚”),可“以皮补皮”。

鼻腔干涩不通,鼻涕稠粘,口干者。

可用桑叶、菊花各30克,用水毫升左右,小火烧开,小火再煎15分钟,每次毫升左右,日2~3次温服。此方也可用于两目干涩,头汗多,小便*者。

肠燥便秘,大便干结如粒者。

可用蜂蜜,每日晨起冲服1~2匙;或用黑芝麻适量,炒熟后每日食用;或多吃些香蕉、猕猴桃等水果。但要注意,引起便秘的原因非常多,这种方法只适合津亏肠燥的便秘。对气虚、气郁不通或湿阻气滞的便秘,特别是虽然大便数日一行,但并不干结,大便粘腻,解而不畅者无效。

史欣德

感谢您的支持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