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m/美食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的日常能量,更赋予我们治愈的力量。但我们极少会想到,这些饕餮大餐背后消耗了多少能源。用能表现是LEED最为关心的领域,如果我们希望打造更加节能的住宅建筑空间,烹饪作为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可忽视。在LEED住宅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LEED要求住宅内使用的厨房器具需符合EnergyStar标准,以提升灶具和炊具的能效水平。
但另一方面,烹饪本身产生的能耗也大有学问,尤其是中式餐饮语境下,我们钟爱的爆炒、炖煮消耗多少能源?我们可以吃得更“节能低碳”吗?
针对这一创新性的课题,我们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汪洪博士,从烹饪能源的角度思考中式烹饪的用能规律。比如你可能想知道:西红柿炒鸡蛋和炖猪骨哪个更节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
汪洪博士
01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
中式烹饪的能耗问题?
了解中式烹饪中的能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中国,建筑消耗了大约30%的社会能源,而在这30%中,60%的能源是由居住类建筑消耗的,它们主要用于家庭采暖、照明、生活用热水和烹饪等等。根据一项年的研究数据,与美国、日本相比,中国居住类建筑消耗的能源是最低的,每年大约消耗27千瓦时/平方米/年(1千瓦时=1度电),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烹饪所占的总能耗比例在几个国家中是最大的,大约为居住类建筑能源消耗的35.1%,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为7.4%左右。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比,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探讨。
从中西方饮食差异的角度来看,中国以种植为主的农耕文化背景,让我们长久以来坚持以五谷为主、蔬菜为辅,外加肉食的传统饮食习俗,并更偏好热食、熟食。而西方国家在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背景下,以渔猎、养殖为生,形成了以动物性食料为主的饮食习俗,作为辅食的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的方式出现,不用烹饪。这是中式烹饪耗能较多的主要原因。
热气腾腾的食物更吸引我们的中国胃图源:imgur
从烹饪方式上看,西方人的饮食以科学和营养为最高准则,往往不强调味道。而中国烹饪,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色、香、味”对国人来说是评判食物的首要标准,为此,中国发明了许多烹饪方式将食物的“色、香、味”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比如大家都熟悉和采用的“溜、焖、烧、汆、蒸、炸、烩、扒、炖、爆”。这些复杂的烹饪方法也相应地产生了更多的能耗。
02
从两个有趣数据
看中式烹饪的能耗原理
出于对烹饪和节能的兴趣,我对中国家庭经常做的主食和十几道菜的做法和能耗进行了统计,发现一份猪骨汤最耗能(1.47度电),而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最节能(0.度电)。
中国家庭常做的主食和辅食的能耗排名
为什么炖猪骨和西红柿炒鸡蛋的能耗相差那么多?
做菜是门技艺,也是门科学。能否把食材做熟,和传热学中的传导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紧密相连,还涉及到介质(空气、油,水)和食材的物理特性等种种因素。以烹饪的介质为例,水的比热容*是4.2焦/克。度,油的比热容是2焦/克。度;水的沸点是度,而烹饪用油的沸点一般在度。也就是说,当我们需要加热食材时,用水作为介质烹饪每升高1度吸收的热量是用油作为介质的2倍,与其说能量用于加热食材,不如说更多能量都用来加热介质——水了。同时,介质的温度越高,与食材的温差越大,短时间传到食材的热量就越多,食材熟的越快。由于烹饪用油加热后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而水只能达到度。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炖猪骨比西红柿炒鸡蛋多耗那么多能。
*比热容:比热容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在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时,1克均相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这一数字也代表着物体吸热或散热的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
在了解了烹饪能耗产生的原理之后,我们还可以跟随中国历史的沿革,一窥各个朝代老百姓做一顿饭的用能情况。
在唐朝(公元-年),长江流域的人们掌握了种植稻米的技术,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是米饭和粥,主要的辅食是鱼,而不是肉和蔬菜。人们使用水煮作为主要的烹饪方式。北方地区受到从现在的*地区传入我国的土耳其斯坦饮食文化的影响,把饼作为常见的主食,烤肉作为辅食。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宋朝(公元-年)在饮食种类和烹饪方式上都得以蓬勃发展。主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米饭、粥、面条、饺子和馒头,猪肉、鱼和蔬菜更多的出现在了老百姓的餐桌上。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烹饪手段是煮和蒸,值得留意的是汤作为一种新的饮食也在宋朝出现。
元朝(公元-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完全中原文化统治的朝代,非中原的饮食和烹饪方式从蒙古传入中国。除了用煮和蒸制作的米饭和粥,烤和煎的薄饼作为主食也越来越普及。人们开始大面积饲养禽类,如鸡、鸭、鹅,它们成为百姓的家常肉类。这时期肉食的加工方式主要为烤和熏,而蔬菜的做法多为煮、蒸和炒。
到了明朝(公元年-年),当代社会的大多数烹饪方式已经基本出现,书中可见上百种烹饪术语。根据《开工天物》记载,各种植物油,尤其是菜籽油的提取已经成熟,百姓们掌握了“溜、焖、烧、汆、蒸、炸、烩、扒、炖、爆”等各种烹饪方式。
基于不同朝代的饮食食材和烹饪方式的能耗,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出各个朝代普通百姓家庭一餐需要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家庭常做的主食和辅食的能耗排名
需要强调的是,烹饪能耗的计算十分复杂,上图中展示的各个朝代的烹饪能耗菜单,仅仅能反映烹饪需求侧的能源,也就是从烹饪介质和热传导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入手,计算把食材做熟所需的能量,而没有考虑燃料、灶具、炊具和食材的特性等。要全面了解一道菜所需能耗,还需了解这些炒菜能源供应侧的特性。一些现在特有的烹饪方式,比如微波炉、烹饪用喷枪使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复杂。
03
什么影响着你家的烹饪能耗?
根据年到年城市居民的用能统计,烹饪、家电和照明是3项除冬季采暖外最大的居住类建筑能源流向。得益于煤改气的推进,烹饪能耗的变化并不明显。
城市居民-年用能统计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而一项年进行的烹饪需求侧的调研,分析了24个省份个经常在家吃饭的家庭的烹饪习惯,调研结果反映出以下规律:
一个家庭的烹饪能耗相对来说很稳定,而不同家庭之间烹饪能耗有明显差别。这主要由于一个家庭中的“掌勺者”和口味都比较固定,调查中发现66.1%的家庭是由一个固定的家庭成员负责做饭,54.9%的家庭选择“炒”为主要的烹饪方式,其次是“炖”,再次是“煮”。在菜品的选择上,调研发现很多家庭会倾向于固定的几种口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童年时父母做的饭菜口味往往能够得以传承,其次固定的口味也更节约时间。饭菜口味和菜谱在一个家庭中长期不变,使得一个家庭中的烹饪能耗能够保持稳定,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烹饪能耗可以相差很多。
另外一个发现是烹饪能耗与家庭人数之间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是正相关,家庭的生命周期对烹饪能耗影响更大。比如同样是2人家庭,新婚夫妇由于工作紧张,和需要更多的娱乐时间,经常在外面吃饭或点外卖,烹饪能耗大大少于退休的夫妇,这是因为退休夫妇时间充裕,收入降低,大多数时间会在家里做饭,烹饪能耗自然高。同样的规律也反映在青年公寓和活力老人公寓上,活力老人公寓的烹饪能耗比青年公寓高。下表反映了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国家庭所需要的全天烹饪能耗。
04
从需求到供应,
中式烹饪减排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正如前面所说,烹饪能耗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燃料、厨具、炊具、食材、烹饪习惯等等,其中供应侧的能源问题是近年来国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