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中医”、“西医”的
“中医”、“西医”的概念之别
“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这个好理解。那我们通常所说的“西医”是指西方医学吗?并不是,准确来说应该是西方现代医学。在19世纪之前,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医学,西方也有,这些就不属于我们要讨论的“西医”的范畴。19世纪开始,西方开始出现了实验生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现代医学,传入中国后才被称为“西医”。年西方医学正式进入中国起,中医西医之争就不停,局面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西医逐渐成为了主流,中医式微。如今随着国力的发展、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中医重新崛起。
中医西医最大的争议点
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简单来说,科学是对客观规律认识研究,具有逻辑性,可被实证、可重复检验。
我的理解是,中医是具有这些特性的,但是很遗憾的是,做出“中医不属于科学范畴”的评价的那些人完全不懂中医。由于中西医的知识系统差异很大,西方人理解不了中医的概念所以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在我们用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学进行比较之前,首先应该弄懂中国传统医学,否则是不公平的。有些人甚至即没有研究过西医也没有研究过中医就站队,凭借以往个人的体验和经验就做出评价,这本身就不具备科学精神。
我本科接受的是西方现代医学教育,也有中医相关的选修课,但是对于一个西医思想的人理解中医的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例如西医所说的肝脏是属于消化系统,具有分泌胆汁、合成与分解代谢、调控出、凝血功能等等。而在中医里肝脏主要的功能是疏泄和藏血,这里说的疏泄除了胆汁以外还有情绪、运动、气机升降等等。当时也是学得一头雾水,情绪不是归神经系统管的吗,怎么就归肝脏了?我的混合乱在于我先入为主把肝当成消化系统的一个器官。当时的我始终没理清这团乱麻。西医把人体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九大系统,而中医分五脏,肝脏不仅仅是一个器官,肝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你可以理解为肝这个器官是集合“肝”中的一个元素。为了这个观念上的转变我花了十数年。
我记得有篇文章说恩格斯掌握几十门外语,他学习外语的诀窍就是忘记自己原来使用的语言再去学新的语言。就像一个装满了水的杯子,再倒水也只能溢出去,只有把水杯清空才能装进新的水。中医和西医思维就像两套不兼容的系统,我得把自己格式化了之后再重装一遍中医的“系统”,慢慢地才领会一点,再把二者相联系起来,我发现其实二者相通的地方比想象中的多,我的西医理论基础成了学习中医的助力而不再是绊脚石。
中医是研究关于人的健康及疾病的规律的,中医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中医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思维。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有点类似推理破案,来一个人描述自己的症状,再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体征,假设找到10个线索,其中大部分线索指向实证、热证,那么用清热法为主,如果大部分线索指向虚热证,那就滋阴为主清热为辅,见效那就是辨证准确、治法得当,不见效那就要重新思考哪里出了问题,是辩证的方向错了?还是方法用错了?不断修正和调整。这个逻辑思路和西医并没有不同,来一个胸痛的患者,先检查是否有心梗,心梗就去心内科做介入,或者心外科搭桥,排除了心梗那就考虑是不是有外伤,有外伤去外科,再不然就是肺部感染导致胸膜炎去呼吸科。评估、诊断、采取措施、计划、实施、评价,逻辑是一样的嘛。
中医的有效性
中医有没有效?谁用谁知道。当然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有仁心仁术的,也有浑水摸鱼的,还得看你遇到医生水平怎样。我还是以自己的体会为例吧。我学习的是小儿推拿的技术,学了总要练手吧,我就在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开始练,别以为小儿推拿大人就不管用,小孩身上有的穴位大人也一样有啊。以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为例,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是由病*感染引起,可伴或不伴细菌感染,而抗生素对病*是无效的,因此在没有学习小儿推拿前我的应对就是多喝水多休息,等着一个星期后免疫系统发起总攻,总得要熬过2~3天比较难受的时间,之后症状减轻,一周痊愈。学了小儿推拿后,除了喝水休息我用上推拿手法,一开始给成人我得推1个小时才有效果,而且需要2到3次推拿。随着经验和技术的提升,尤其是跟了专业的师傅学习,穴位和手法的准确性上了一个台阶,刚起病的感冒,一次推拿30分钟,睡上两个小时就满血复活,这是在我家人和我自己身上验证过的。
我还听到这样的说法,在没有现代医学的时代人类平均寿命35岁左右,建国后以西医为主流医学的情况下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年我国平均寿命达到77.9岁,结论就是中医无用。说这样话的人,请问你是做科学研究的吗?假设以整个人类历史作为一场实验,与人类平均寿命相关的控制变量有多少?仅仅只是以现代医学出现的时间及平均寿命的延长就可以做出中医无用的结论,哪里来的科学精神?!
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实验,只是我希望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思考多一点、深一点,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先来问一个问题,人是靠吃饭活着还是靠吃药活着?药是治病的,饭才是养身的。饭可以一日三餐吃,可如果一个人一日三餐不离药,他(她)要么有病,要么没病也吃出病。人的健康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而不是药物,在温饱不能保障的情况下用什么来提高平均寿命?一个营养不良的人是无法通过药物来延长寿命的。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年才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让我们今天的物资极大丰富。远的不用比,四十年前的中国农村能有鸡腿吃都是可以全村炫耀的资本。古代一个农民能养活多少人?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一个人操作者各种农机设备、用着各种肥料种出来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民以食为天,在这一基本条件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讨论中医还是西医对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作用大这个问题岂不是太不公平。
其次是医疗资源也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及多年临床培养才能出一个合格的医生的,可是在古代有多少人能接受这样系统的教育?现如今生了病,好比听说北京有一个名医擅长看这个病的,可以坐着飞机就去了,可是在古代那得看运气,张榜求医甚至是派人专门寻医。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作业,是调查自己家的家族病史,批改作业的外教说我作业不合格要重做,我太奶奶和太爷爷的死亡原因为什么没写,我说问了家人都没人知道什么原因死的,没看病哪知道是什么病因。那个年代的人生病不一定能看得起医生的,没钱看病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村里没有医生,镇上的医生水平也不行,小病就熬着,真要有什么大病去市里还得用牛车拉去两三天也未必到得了,一个生了重病的人这么一通折腾,半条命都去了。
还有一个拉低平均寿命的重要因素就是新生儿夭折率。人生七十古来稀,被刚出生就夭折的新生儿这么一平均就成35岁了。古代的医生基本都是男的,女人是没有资格学医的,虽然也有几个特例,但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封建迷信的因素,男大夫可以为妇人诊病开方,保胎调养是可以的,但是接生可不行,接生是由“三姑六婆”中的稳婆来完成的,加上卫生条件及消*技术不行,多种因素导致了新生儿夭折率高,产妇的死亡率也很高,而没有母亲照料的婴幼儿死亡率也很高。
食物、水源、卫生环境、经济水平、医疗水平、战争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平均寿命,平均寿命的延长是整个人类全方面发展的结果。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理念上中医领先于西医
19世纪西方现代医学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理论体系强调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是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一个部分,致病因素既包括外界环境的因素,又包括内部因素(情绪、过劳等),治疗疾病就要考虑到多方面致病因素的影响。现代医学有句话说“21世纪是预防医学的世纪”,就是强调重在预防,而中医早就有“上医治未病之病”的说法。
技术手段上西医领先于中医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西医诊疗手段就更丰富了,还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有了这些手段可以更直观、可量化地去认识疾病。中医靠“神农尝百草”来学习药性,西医则通过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去研究药性,用实验数据指导治疗。中医认为当归有补血的作用,用现代医学的手段去研究发现,当归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是当归多糖,可以激活造血微循环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也可促进造血调控因子的产生,从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并使血液中白细胞升高。借鉴西医的技术手段去研究中医中药,是中医与时俱进的体现,中医的辩证思维加上西医的实验验证可能也是中医突破发展的一条途径。
中医更倾向于宏观思维,西医更倾向于微观思维
这就没有谁优于谁之说,二者相结合更好。
治疗理念的区别
中医在治疗疾病强调“和”,也就是达到一种“平衡”,疾病过程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既要祛邪(致病因素)又要扶正(自身抵抗力),祛邪要中病即止,以防损伤正气。西医在治疗上更偏向于“对抗”,局部有问题就猛攻局部,实在不行就直接放弃(切割)局部,忽略了局部在整体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往对于阑尾炎最常规的做法就是手术切除,甚至有为了“预防”以后发作而提前切除的,现在才意识到阑尾对消化、肠道菌群、免疫功能都有其作用,甚至有研究显示切除阑尾一定程度上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鼻炎手术切除鼻甲后引起的空鼻症,切除鼻甲后鼻腔容积增大却感觉鼻塞缺氧,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严重心理障碍。西方人习惯了“力量压倒一切”的思维,却不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结语
中医西医之争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感觉有很多想说,无奈水平有限无法提纲挈领地表达清楚,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
可能还会有人问:”你说了这么多,到底是赞同中医还是赞同西医?”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对抗性”。那些凡中医必反、凡中医必黑的国人,实际上是还不知道自己祖先留给我们的到底是多么珍贵的遗产。对于“迷信”中医而抵制现代医学的人,实际上是没有领会中医的精髓和精神内涵。
所有立志从医的人应放下成见与偏见,不为争高下,只为造福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