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复制链接]

1#

我看过一些古文书籍,不仅仅是中医书籍,在这些为后世留下智慧的先贤,估计断然没想到,到了二十一世纪,他们的传承尽然几乎要断绝,为什么呢?

就拿中医来说,传承比较成熟的,就是跟着前辈先识药,明白这些药的性味归经,然后再识病,了解各种疾病的差别,然后再学会运用一些方式方法。到这里,没个三五年,就算悟性再好也是做不到熟练掌握的,差一点就要往十年努力了。做到这些就行了吗?当然不够,如果想更进一步,还需要到各处游历,接触各地不同的病人以及他们的生活背景,有时候还要慧眼识珠请教一些没有开门立派但是有独特方法和思路的人,不断累计,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增益其所不能”。

如果只是凭一本书来接受传承,那差别是很大的,就像别人要求你一天要吃三顿饭,你可以早六七点午十一二点晚五六点,也可以早十点中三四点晚七八点,甚至还有其它不同的时间段。而且吃饭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千差万别。这就是一部《金匮要略》有那么多人不同的理解了,但是谁敢说自己说的就是当年张仲景想的?文字背后要有思想,也许一个小小的方子,但是背后很可能有一大堆理论或一套完整的对人体生理机能理解的理论,还有对药物的理解呢?

包括那些秘方,出其不意,成效显著,我看过一些秘方,其实这些所谓秘方,也是有其理论依据的,说的过去,不会无的放矢空穴来风。就说治疗拉肚子吧,我们生活中一味食物,只要改变一下使用方法和时间,比绝大多数药都要有效和明显,几乎是立止,我不但对人用,对牛对猪都用过,效果依然好。由于是食物,而且到处都是,自然不用担心有*副作用,把鸡蛋打碎油煎二面*然后下入丝瓜一起炒至熟透,那种软滑喷香的感觉,翠绿金*的颜色,是我最爱吃的菜之一,有时候我还会用这道菜来评判一家店的厨师水平,还要求尽量少放调料,只用油盐和水。

总之,有了完整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医要事半功倍很多,虽然绝大部分中医书籍都没有介绍,林林总总还是有一些的。《四圣心源》的*师,把他前面几千年的经验总结了,当为第五圣呀(我娶*氏女,也算沾一点光吧哈哈哈哈)!不过我不喜欢搞个人崇拜,对于这些里程碑式的人物,我是心怀崇敬的。抛开中医理论,*师文笔,读着也是一种享受。可惜更多的古人,虽然文采很高,但都醉心于仕途,不能留锦绣于后世,可惜了。

看看*师是怎么说这样的事的吧:

嗟乎!往者虞卿违赵而著《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成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向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邦,则《离骚》不作,《春秋》莫著,迄于今,其人已朽,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