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文翰/文、图、视频
掏耳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一技,民间至今仍有三大快活之说:洗澡、捏脚、采耳。前两者,体验过的市民甚多;但采耳,作为更小众的存在,一直在重庆不温不火。
近日,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将“三心耳艺”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其传承人是一名年仅33岁的女子——李存林。
▲李存林展示采耳工具
出身于中医世家老茶馆偶遇恩师
11月20日上午,江北区华新街西普大厦12楼,追寻着轻声的古典音乐,若有若无的沉香香气,记者来到了川耳匠非遗采耳培训基地。
木质书架上摆放着造型古朴的杯碟、莲蓬、阴沉木,若不是几张学员训练床位吸人眼球,这里更是一间茶话室。
李存林是重庆万州人士,身高约1.6米,皮肤白皙、鹅蛋脸,说话轻言细语,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几岁。相比名字,大家更喜欢叫她“林妹妹”。李存林介绍,自己出身于中医世家,爷爷擅长接骨、推拿、制作膏药,她从小就帮着大人晾晒、熬煮中药,同龄人觉得难闻的苦味,她却觉得芳香四溢,耳濡目染之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八岁时,李存林从万州中医校毕业后,在当地开办了一家盲人按摩店,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盲人按摩店发展至5家。李存林既是老板,又是指点技师技艺的老师,还要为慕名而来的顾客服务,其中有一项就是在当地颇为少见的采耳。
采耳看似是小技艺,实在是大有讲究。通俗来说,人体越靠近耳膜位置的区域越发敏感,也是采耳师发挥空间最大,让顾客最舒服的区域。“采耳发源于川渝地区,但在四川有坝坝茶文化,采耳更加盛行。当时,万州很少有人专业从事采耳,我想提升技艺,也找不到老师。我当时考虑过去四川专门学习一段时间。”李存林说,偶然的机会让她在观音桥一家老茶馆遇到了自己的老师汪泽吉,他的师傅是民国初年四川蓬溪颇有名气的采耳匠人,这一分支的采耳手艺已经传承了上百年。
“遇到林林时,我已经70岁,眼力不行了,手也没有过去那么稳。按理说已经不适合采耳,属于半退休状态,反正带着工具去茶馆喝喝茶,也就给老顾客服务服务,一天采不了几个。”汪泽吉说,在过去,采耳师还叫掏(挖)耳匠,还给顾客提供剃头、修面的服务。他也收过几个男徒弟,但都因为觉得不赚钱放弃了这门手艺。随着年事渐高,他既舍不得这门手艺失传,也担心自己坚持做下去,哪天眼花手不稳砸了自己招牌。
“这小女娃娃模样虽然乖巧,但是不是图一时新鲜还不好说。”面对李存林拜师的提议,一开始汪泽吉是拒绝的。为表拜师决心,有一次李存林也带了采耳工具,去茶馆拜访当时还没同意当她老师的汪泽吉,22种采耳工具,分毫不少。
耐不住李存林软磨硬泡,汪泽吉答应李存林在他耳中试一下身手。“在茶馆这种吵闹的环境,手还如此稳,说明心静得下来,是干这行的料。”在经历了一阵“小舒服”后,王泽吉决定,收下这位关门弟子,这也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女徒弟。
▲采耳工具展示
将前辈传承的技艺进行改造创新
年,在向李存林倾囊相授采耳技艺后,汪泽吉回到了老家安享晚年。后来,李存林又遇到了和她同为年出生的*娟。从年开始,*娟先后涉足过美容、足疗、服装,对采耳也有着浓厚兴趣的她跟李存林一拍即合,决定在采耳行业干一番事业。*娟负责营销,开始女汉子般的走南闯北,身在重庆的时间屈指可数。
▲*娟(左)李存林(右)合影
李存林除了大量翻阅采耳技艺和中医理疗养生资料,更是将前辈传承的技艺进行改造创新。采耳是手上功夫,手要稳、要轻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切技艺始于此。
★手上过:耳勺掏纸巾,镊子夹头发
在过去,匠人们会烹制薄薄的面皮,模拟成耳茧、耵聍(耳屎)贴于手背,再用挖耳勺轻轻将面皮揭下来,但挖耳勺不能接触皮肤,碰到就算练习失败,必须重头再来。但因为面粉质量和面皮厚薄、黏度程度不一,这种方法缺点就是稳定性不够。
李存林发现,每张餐巾纸其实是用三到四层更薄的纸巾重叠而成,她选用一层纸巾加水贴于手背,纸巾相比面皮更薄,更能考究技法。用食指、拇指指腹轻捏住挖耳勺左右摇晃,也是练习方式之一:力度重了,挖耳勺无法晃动;力度轻了,挖耳勺就会从指间掉落。讲究的就是把手心同步的技艺形成肌肉记忆,植入脑海,耳道里是敏感所在,必须轻、柔、稳。此外,还有将头发剪成一厘米的小段,同样置身手背,夹起来不能触碰皮肤等练习方式。
▲采耳师的基本功修炼:挖耳勺不接触皮肤揭下餐巾纸
★眼睛辨:从*豆到米粒,观察不同之处
长时间的采耳,聚焦于细小之物,会让人的眼睛产生疲惫。而通过一定练习,可以让眼力更敏锐,对于疲惫感更有抵抗力。
如果粗略一看,每颗*豆、绿豆、米粒模样非常相似,但如果细致观察,却是大有不同。“我们会挑选十颗大小近似的*豆、绿豆、米粒让大家观察不同之处,循序渐进开始练习,尽可能说出更多的不同之处。”李存林说,事实上,耳道里的汗毛比头发更细,分泌物比米粒更细小。只有将手、眼的基本功练习好,才能进行学员互相练习阶段。
★心中静:没去过KTV,喜欢看书打坐
李存林的师傅汪泽吉收下这名女弟子很大一个原因是看重她的心境。采耳师的心境,即心静。
作为一个80后,李存林生活得十分“佛系”,她说自己从来没去过KTV,更是受不了夜场的劲歌热舞。休闲时,喜欢的是焚香、喝茶、看书、打坐。
打坐,也成为了训练学员静心的方式。“打坐可不能睡觉,如果真正心静下来,你的身心会处于一种平衡、舒适的状态。可以通过打坐静下来,在采耳时也不容易被身外事影响,自然而然的可以眼尖手稳。”李存林说道。
▲李存林给顾客采耳
有学员是她的超级粉丝
记者采访时看到,在川耳匠非遗采耳培训基地,不少学员正在互相练习按摩、采耳。今年41岁,来自陕西宝鸡的李宝霞是李存林的超级粉丝。“我觉得采耳是一件让人特别放松的事情,自己基本每个星期都会采耳。后来发现这个产业未来前景很不错,就来到重庆想学一下手艺。林妹妹给我采耳后,我发现她的手法和我们当地的完全不一样,当时就拜师了。”李宝霞笑道。
今年34岁,来自江苏常州的学员张烨娜告诉记者,她的耳道经常干涩发痒,会选择采耳缓解放松。而今来到重庆学艺后,决定先从采耳师开始磨炼技艺,以后回到家乡自己开一家采耳店。
▲李存林给学员传授技艺
提醒: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采耳
采耳分10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个美好的词汇形容,“丝丝入耳”、“轻歌曼舞”、“踏雪无痕”、“天籁之音”……采访之余,记者也体验了一下采耳。
在记者闭眼之后,感觉耳朵传来温热之感,这是李存林开始给耳朵进行按摩,让人顿感轻松不少。随着她开始用一个个专业工具入耳,耳中开始传来细小的声音,耳朵的痒意传来,在这痒中又带着酥麻之感,让人不由自主的放松,似乎有些动弹不得。突然间,一阵凉意入耳,让这种酥麻化为实质,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静心享受......
采耳结束后,记者了解到,刚才的凉意其实是李存林在用特制棉棒加上双氧水入耳,所以让人瞬间觉得清爽,这一个环节叫作“雨过天晴”。因为每个人耳部构造不同,敏感点不同,所以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环节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李存林提醒,采耳虽然是一种身心享受,但不是每个人都合适,如果耳道有破损或疾病,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后,再来体验采耳。